【人間社記者彭日鏡新竹報導】連日好天氣,新竹縣鄉間農村皆可見到村婦將採收的芥菜,醃製成酸菜後,置於室外曝曬,再製成福菜以便長久保留,客家婦女勤儉樸實的生活表露無遺。
對製作酸菜、福菜、梅干菜有五十餘年經驗的黃姓婦女指出,傳統醃製酸菜的過程,是將棌收的新鮮芥菜,摘除老葉並予以清洗、晾曬後,將其擺在盆子內,一層芥菜、撒一把鹽巴,並在其上踩踏,直到被踩壓的芥菜有軟的感覺後,再放置甕內並以大石頭壓在芥菜上,約一個星期即變成黃褐色的酸菜。
若將酸菜晾在太陽下曝曬,再經過一星期左右,塞入空瓶內儲存一年即成為福菜,將福菜曬乾去其水分,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不壞即是梅干菜。
酸菜、福菜、梅干菜,早年只是為便於保存而製作,未料卻成為客家菜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