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額是台灣全年12兆GDP的4成 不當管制結果繁榮了香港、新加坡 卻讓台灣金融、就業市場萎縮
【本報台北訊】中華經濟研究院昨天召開「二OO八年新政府經濟政策論壇」,提出國家發展的政策思考方向,中央大學台灣經濟展望中心主任朱雲鵬表示,不當的金融管制,導致台灣資金大舉外流,推估目前台灣資金流向海外高達四點六兆元,約是台灣全年十二兆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成,結果繁榮了香港、新加坡市場,卻讓台灣的金融產業和就業市場「萎縮」。
朱雲鵬表示,台灣金融就業人口高達四十萬,但今年一至八月卻出現百分之零點六的負成長,主要是近年來資金大舉外流,國外私人理財銀行直接從香港、新加坡派人到台灣開戶。
朱雲鵬日前出席證券公會會議時,據台證證券董事長吳光雄的估計,目前國人海外投資資金至少在四點六兆台幣,相較於全體國民所得不過十二兆,台灣資金大舉流向海外的結構,已嚴重打擊到台灣本地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和就業市場,等於是用台灣的金融人才、台灣民眾的錢,幫助繁榮了香港、新加坡市場,卻苦了自己。
朱雲鵬表示,台灣資產外流的主因,跟稅及市場不夠自由有關,如,目前政府連海外基金只能買那些商品都要管,這些管制若是在完全外匯管制的封閉市場下,是有效地;但低度的外匯管制反而助長了不合理,資金自然會找機會流出去,就像現在政府規定台灣不得販售的避險基金,想買的人自然地就跑到香港等地購買。
朱雲鵬強調,任何一國都該有一定的金融管制,該管的就要管,但應考慮到效果,若已造成資金外流,就該討論。別的不說,若能因管制鬆綁,讓四點六兆外流資金回來一半,台灣金融業獲利和就業市場就能大幅成長,創造台灣金融業正面發展。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的經濟政策幕僚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在會中表示,未來新政府經濟發展目標是創造工作機會而非追求經濟成長率,在策略上要協助中小企業轉型,更積極的是發展綠色潔淨及內需產業,讓台灣經濟較不易受到國際波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