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調查,國內上班族對於工作「從一而終」的觀念逐漸式微,甚至形成一群所謂「閃跳族」的現代遊牧民族,即工作年資未滿一年就「自願走人」,從六年前的五十一萬九千人,快速攀升到去年的八十一萬八千人。
主計處調查發現,去年在上一個工作未滿一年就離職的人數,高達八十一萬八千人,創下歷年新高紀錄,顯示現代人對於工作的忠誠度愈來愈低。主計處官員分析,受雇員工脫離原有公司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分成自動辭職、被解僱或資遣與退休等三大類。其中以自動辭職的比率最高,近年來大多維持在八成左右,而去年更是創下八成九、逼近九成的新高紀錄。
另一個有趣的數字,也顯示國人對於挑選工作的標準,愈來愈嚴苛。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今年五月國內四十一萬三千名失業者中,高達百分之五十六點七八曾經有過工作機會,卻選擇繼續失業,這比率也刷新歷年新高。
這些人自願失業的最主要原因,是「待遇太低」;根據主計處進一步分析發現,有許多長期失業者對於待遇高低的主觀期待,與現實狀況明顯存有歧異,例如今年調查發現的長期失業者,其平均希望月薪為三萬零六十五元,而今年內找到工作者的平均待遇,僅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三元,兩者相差近二千五百元。
對於閃跳族愈來愈多,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所長成之約認為,這可能指出幾個社會趨勢:一是就業市場轉趨活絡,工作機會增加,也提供跳槽機會;二是近年派遣工作增加,短期換工作成趨勢;三是資方提供的條件不夠好,勞方也覺得工作與所學,有落差或不合期待。
成之約認為,這些都可以標示出勞資關係有「淡薄化」與「功利化」的趨勢,企業花大錢培育新人的時代已過去,勞工只有自我投資,才能增加自己在職場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