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 人工胚胎存活率達80% 未來可應用於培植器官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東京大學的生育科學家成功研發出人造子宮,受精卵可在其中快速生長,體外生育將在不久後實現。
自從首位試管嬰兒露意絲‧布朗一九七八年誕生以來,全球已誕生了近三百萬個試管嬰兒。雖然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不斷提高,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說,試管授精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二十九。
傳統人工授精做法是將胚胎放在培養皿中培育,當中有一種由礦物油和培養液混成合成的微滴液,其作用是防止胚胎乾燥。然而,與自然人體條件相比,人工授精培育的胚胎在微滴液中生長很緩慢,這對胚胎發育並不理想,而日本最新研發的「人造子宮」可使胚胎快速生長,存活機率大增。
日本研究人員指出,他們所研製的人造子宮,是一種寬兩公釐、高零點五公釐的「塑膠晶片孵育器」,可以像真的子宮一樣培育早期胚胎。人造子宮所培育的胚胎,有百分之八十能在七十二小時內移植到母體子宮內,而在微滴液環境下培育的胚胎,移植回母體子宮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十。
今年三月,日本研究人員已經在老鼠身上成功試驗人造子宮的效能,下一步是進行人體實驗,最終目標是進行完整的人造微型子宮的胚胎培育,進而培育成健康的可移植人類胚胎,這項技術每年可讓一百二十萬名不孕婦女受益。除此之外,人造子宮還能培育基因改造動物和幹細胞,未來可能應用於培育移植器官;這種侵入性療法至少要五年後才能在臨床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