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播種印尼 青年雲端學佛

人間社記者知有連線報導 |2021.10.13
1332觀看次
字級
第二屆印尼語系線上佛學班八日開學,來自台灣、新加坡、印尼等學員、教師相聚雲端。 圖/人間社記者知有

【人間社記者知有連線報導】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佛教學院於八日在雲端舉行「第二屆印尼語系線上佛學班開學典禮」,一百五十二位學員報名就讀,年齡介於十五至四十歲,來自台灣、新加坡和印尼的七個島嶼(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巴厘、蘇拉威西、馬魯古群島及巴布亞),當中有醫護人員、設計師、教師、經理、程序員、商人、寺院行政人員、上班族及學生等各種身分的學員參與。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慧昭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院長妙南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印尼語系佛學班顧問學化法師、佛光山東禪佛教學院學務長如音法師、賢淨法師、賢教法師等法師出席典禮,還有佛光人上線給予學員鼓勵。

佛教本土化

信仰為依靠

本屆佛學班共有八堂課,從十月十五日開課至十二月三日止,每周一堂於雲端上課。課程含有多元豐富的佛教知識,例如怎樣做個佛教徒、從《心經》看人間佛教、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著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正念、禪修和禪繞畫等課程,帶領青年學子充足自身、發心立願。

印尼語系線上佛學班團隊特別把《三寶頌》、人間音緣《超越距離》翻譯成印尼文版,邀請了印尼歌手Armyn和Deasy演唱,讓佛教本土化,更親近印尼青年的心。

「學佛的意涵就是認識自己,認識人生。」覺培法師表示,學佛最珍貴的就是當看到煩惱,會希望解脫煩惱,行菩薩道。學佛是生生世世的,希望學員能跟著人間佛教的腳步,展開對自己的認識,對人生的了解。

慧昭法師談到萬事萬物都有依靠,比如船隻以港口為依靠,人民百姓以國家為依靠,「那我們呢?要以信仰為依靠,就讀佛學班就是正信最好的方式」,再者以三寶為依靠,三寶是無量功德菩提,皈依者能得解脫;以佛教僧團為依靠,佛陀也是眾中一員,沒眾生就沒有佛陀。

法師接著分享星雲大師常說「以眾為我」,大師每次外出都會帶結緣品回來,給佛光山大眾,大師也幽默地說:「要留一份給我。禮物珍貴的不是他的價值,而是我也有一份,因為我在眾中,眾中有我。」

生活中行佛

聞思修精進

學化法師表示,人生有很多選擇,大家選擇參加佛學班學習佛法,這是難能可貴,佛學班像座橋讓每個人通往光明的佛法大道。生活中佛法也常被誤解只是信教,實際上有佛法就有辦法,運用在生活中可以 ,淨化心靈。

覺誠法師提到,佛光山從教育起家,因為要有人才,佛教才有希望。印尼在佛教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看到線上這麼多的同學,代表印尼佛教的種子定會源源不斷。法師勉勵同學「今日的我,是今日重生」,利用聞思修學習,戒定慧來自我成長。

為了使各地學員能互相認識,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帶領破冰遊戲,以活潑方式認識佛法,開學典禮在一片歡喜中結束。印尼功德主黃泉來居士及陳燕莉居士,發心支持贊助,並積極地在報章上刊登招生啟事,為佛教培養人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