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新北市板橋閩南信仰中心接雲寺,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側供奉汀州客家信仰的「定光古佛」;祭祀定光古佛的族群,由原先少數的汀州客家人信仰,透過接雲寺成為板橋、中和在內的漳州十三莊,在地信眾信仰的一部分。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表示,板橋區前身為枋橋古城,為清代台灣首富林本源家族遷居枋橋後,與當地仕紳合力建造完成,建造時間約為清咸豐五年,早於台北城;枋橋古城區多位於今日的府中地區,現在東門街、南門街、西門街、北門街,就是延續當年的石堡街巷,除漳州人在板橋定居,也有汀州客家人在此落地生根。
客家局指出,接雲寺與定光古佛的典故曲折離奇,當時古城內並沒有觀音寺,信徒需長途跋涉到中和慈雲巖祭拜,因此板橋首富林家搭建臨時簡單廟宇,每年定期恭請觀世音菩薩至板橋;然而慈雲巖於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遭焚燬,當時觀世音菩薩正好被迎到板橋,林家便在板橋城西北角建廟供奉,寺名為「接雲寺」,取其承「接」慈「雲」巖香火之意。
接雲寺目前的寺址,原是地方望族胡漳偉家族商號的所在地,林家約定將胡家奉祀的定光古佛請入寺中,作為胡家土地交換至頂湳仔地的條件,使接雲寺成為融合漳州、汀州客家信仰特色的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