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刀也握筆 施鎮洋薪傳木雕工藝 羅智華 |2021.09.21 語音朗讀 20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七十六歲高齡,施鎮洋仍創作不輟。圖╱彰化縣文化局提供作品〈出塵〉。圖╱施鎮洋提供施鎮洋為彰邑城隍廟打造的神轎,作品原創性至今仍受宗教工藝界肯定。圖╱施鎮洋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出身雕刻世家,四十六歲時以全台最年輕得主之姿,榮獲教育部薪傳獎的施鎮洋,投入廟宇、宗教木雕創作已逾一甲子,技法、雕工備受各界肯定,且長年投身工藝傳授,並藉由「以筆代刀」方式,撰寫相關書籍,近日發表第三本著作《鏤透迎春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圖像,呈現千變萬化的木雕鏤空技法。傳統融創新 作品富原創性出生於鹿港小鎮,技法傳承泉州派,施鎮洋今年高齡七十六歲,但看起來仍神采奕奕。他十幾歲就跟隨父親施坤玉學習木雕基本功,點滴累積直至掌握訣竅,加上長期在各地參與神龕、鑿井、大八仙桌、神轎等宗教創作與宮廟修復工程,也他的木作技法益趨成熟。三十四歲那年,施鎮洋開始獨當一面,木雕作品遍及鹿港城隍廟三川殿、彰化太極恩主寺、福吉佛堂等多處寺廟。他不只承襲傳統雕工,更致力融入創新想法,為木雕挹注新生命力;像是他為彰邑城隍廟親手打造的二城隍爺出巡神轎,從圖稿設計、選材到雕鑿,完全不假手他人,作品原創性至今仍受宗教工藝界肯定。不僅如此,專精木作、鑿花等技藝的施鎮洋,還會思考木雕作品的背景與擺放情境,巧妙融入文史內涵及地方信仰特色,讓每件作品都能展現獨樹一幟的風格與氛圍。對創作的持續探究與用心,讓他於二○一一年受文化部登錄為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獲頒人間國寶殊榮。書名有涵義 彰顯木雕之美 施鎮洋談到,傳統木雕工藝博大精深,光是浮雕技法就可分為深浮雕、淺浮雕等不同類型。為引領大眾認識木雕之美,這些年他前往大學授課、栽培藝生,更持續筆耕不輟,出版《游刃三毫米》、《花樣早浮現》、《鏤透迎春暖》等三本工具書,分門別類介紹「陰刻技法」、「浮雕技法」、「透雕技法」等理論與實務。他表示,雕刻時不超過三毫米深度,因此以成語「游刃有餘」來發想《游刃三毫米》書名;《花樣早浮現》則是源自於早年木雕老藝師、彼此見面打招呼時,都會詢問對方正在雕刻的作品是什麼,因而聯想到這樣的書名;第三本著作取名為《鏤透迎春暖》;為了讓日照不足的木作建築,能擁有多點陽光照射,可以引光入室的鏤空技法,非常重要。《鏤透迎春暖》分為五大章節,包含透雕技藝的專文介紹、傳統工藝的類別、透雕技法的運用、作品賞析及透雕技法示範等,逐步引導讀者認識木雕製作工序。施鎮洋表示,傳統技藝需要有更多年輕晚輩投入,才能避免人才斷層,他期盼藉由專書的出版,引導對雕刻有興趣的初學者,一步一腳印學習,少走一些冤枉路,從中積累對木雕技法的體會與想法,實踐文化薪傳。 前一篇文章 北島中秋聯誼 築造光明慈悲心 下一篇文章 佛佑雲端放送 引領大馬正念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3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4【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5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08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9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10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菲國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探討生死關懷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365日》贈花蓮捷絲旅店 安頓旅人身心跟著大師辦教育 慧慈寺信眾廣結善緣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 作者其他文章南華建築系周承雋 獲台東設計金質獎佛大強化AI教學 資訊系熱門南華註冊率9成6 12學系滿招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奇美音樂節 12把名琴輪奏百年法蘭西 南華推跨域課程 寵物文創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