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慶芳台北報導】台大新能源中心主持人黃秉鈞用了五年研發節約能源的電子產品「低成本迴路熱管」,獲得第一屆中技社科技獎,這位愛好自然的「能源人」表示,人們工作過度而忘了活著的目的,以及人在自然裡扮演的角色,是他的靈感來源,也是科技給他的人文思考。
這次得獎,黃秉鈞認為最大的意義是給企業一個示範,鼓勵企業重視研發部門,同時建立企業文化以利永續經營。他也非常感謝贊助研究的江陵機電,他說:「大多數的企業仍抱著老二哲學,即使他們已經有足夠的金錢和能力,還是不敢當研究開發的先鋒,像江陵機電董事長肯砸錢支持無短期利益可圖的事,非常少見,這就是企業的胸襟。」
所謂企業胸襟,就是鼓勵員工用智慧工作,而不是耗盡員工的時間和腦力,他看時下許多人工作超時,贏得了財富,卻賠上健康和家庭,黃秉鈞提醒學生:「選擇工作一定要考慮企業文化,千萬不要為了金錢而迷失人生方向。」
他以基督徒的信仰勸告大家過富有的生活,不是過有錢的生活;黃秉鈞解釋:「富有的生活就是豐富而有意義的生活,不是有錢而辛苦的生活。」他認為每個人在生活有一定基礎後,就要懂得回饋。
他說,時下有太多人盲目追求財富,以人性弱點為動力,結果是愈來愈貪婪、愈來愈驕傲,產生許多後遺症,雖然締造了業績,也毀了後代子孫的環境,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他常感慨很難找到合作量產的企業,因多數企業以獲利為考量,不能等待太久遠的投資效益,且這種效益可能又不在企業身上。他和企業老闆聊天時,常常不客氣地說:「你難道希望你的子孫坐享其成?浪費大自然的資源,總有一天,他們會遇到問題卻不知如何解決。」
基於這些理念,黃秉鈞做研究的出發點是及早節約能源,杜絕後患,而他自己過得也很簡樸,大部分的資源都用在研究,這種出發點和過程,讓他覺得富有。
黃秉鈞樂觀地說,希望有一天,人人能在家工作,二十四小時都將工作和生活結合,那就不會為了生活而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不會忙著工作還要忙著應付人事。「我覺得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時時和自然保持聯絡,思考和反省自己的定位,不要迷失了角色。」
黃秉鈞的故事今晚七時十五分於中央廣播電台「寶島溫情」節目中播出。收聽網址:http://www.cb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