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徒眾論文 跨際整合對話

 |2021.09.08
1315觀看次
字級
今年發表會上,共有七人獲得A級論文評等。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本報高雄訊】佛光山傳燈會主辦、人間佛教研究院協辦、叢林學院承辦的「佛光山研究──二○二一年徒眾論文發表會」,五日舉行。今年共一百零五人報名,十五篇論文發表,七位獲得A級。線上來自歐、美、澳、亞洲等國家地區的發表者、觀察員、評審近二百人,透過發表、評析問答互動,激盪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以文字般若保存其歷史價值。

自二○○六年至今,佛光山徒眾論文發表近三百篇,今年發表主題豐富,從星雲大師的僧格養成,論述生命教育、青年人格成長、精進思想、勇敢哲學;法師以切身弘法經驗解析道場弘法、義工養成等;更藉星雲大師的經典詮釋與著作,探究宇宙人生觀、我是佛、平等心等現代意涵。

延續往年發表會的客觀公信力,主辦單位今年邀請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越建東、佛光山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蔡昌雄,以及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李芝瑩擔任評審。評審標準包括研究問題與學術價值、研究方法及論述能力、寫作水準。

寫作與閱讀

斷疑生信

開幕典禮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開示指出,星雲大師為鼓勵徒眾寫論文,不斷提高獎學金,因此要發心寫論文,不斷提升自我。論文在寫作與閱讀經典的過程,透過佛法智慧,會將道理愈寫愈明白,因為明白,才能斷疑生信,有信心,修行就有力量,因此寫論文也是修行。

「為什麼要寫論文?」越建東指出,論文非一般文字,需取精用弘,輔以縝密邏輯,論述呈現,是保存人類文明和文化很重要的機制,其可查證性、可信賴度及附加價值都很高,他認為論文是弘法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寫論文者是令人尊敬的人。

出家人本分

深入法義

閉幕典禮中,蔡昌雄教授表示,在論文發表的互動中,佛教徒真正要追尋的,是隱藏在學術文字背後的佛法與真理,期待人間佛教內涵透過學術切磋,擴展更多可開發的領域。

李芝瑩強調,幾年的發表會下來,她觀察到,佛光山徒眾的論文研究方法趨向多元,理論與實踐並重,甚至有跨際整合的對話,種種進步使她讚歎與佩服。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在閉幕典禮中勉眾,中國歷史上,很多高僧大德通達三藏十二部經,也了解儒學哲學,既是出家人也是學者,以深厚的佛學功力度眾,如同《星雲大師全集》,讓眾生有了人生的力量。身為佛弟子,要仿效古德,在佛法義理上,深度用功,普度眾生,寫論文不是只有學者,而是出家人的本分。

此次獲得A級論文評等為知泉法師、知瑞法師、慧中法師、知倫法師、妙益法師、覺宣法師、妙端法師。B級論文評等則有覺謙法師、妙淨法師、妙逸法師、如勳法師、有樂法師、有仁法師、知元法師、知忠法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