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來有一個愈來愈嚴重的現象,就是居廟堂之高的政府首長,竟然有些失去了風範,漠視了責任,成為社會的亂源與笑譚,我們必須指陳,政府首長的風範與責任是民主社會的重要指標,也關乎人民福祉,必須嚴肅以對。
風範是發自與內心的道德、學養、知識與修為,所型塑出平和的氣度、溫文的胸襟、高雅的談吐與從容的舉止,這樣的風範充滿迷人的智慧、動人的風采,所以令人追慕景仰。孔子說:「為政以德,其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要想成為北辰,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與民眾的喜愛,必須以「德」,展現出來的就是風範。
千年以降,官員的風範在於立德、立功、立言的自覺,在於慎言、謹行、謙和的品範,能獨善其身也能兼善天下,尤其是政府首長是新聞的焦點,動見瞻觀,其風範足以影響世風品格,感染世道人心,所以誠摯呼籲首長們,請展現優美的風範,做社會表率,在首長的履歷表上留下動人的身影。
再來談首長的責任,政府首長的決策可以對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影響,他這種巨大權力是人民賦與的,人民希望透過這樣權力的交付,用來服務人民。因此,政府首長位高權重,他應該時時刻刻以人民為念、以人民為重,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造福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心盡力來建設社會,這是文明社會與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精神。
所以,政府是全民的公產、全民的公僕,從人民處取得的權力不能為一黨之私服務,也不能以一黨之私為念,不能以一黨之私為重,更不可將全民所有的政府,變成一黨之私的選舉工具,不可將全民所付出的納稅金變成意識形態的籌碼。必須有責任保障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充分享有自由、平等、安和、幸福
;有責任保障每個社會成員都享有正義、公理、中道、法治,這才是政府存在的義意與價值。
「政者,正也」,這是孔子在二千多年前說過的話,享有權力就要承擔責任,范仲淹曾自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現代官員絕不能變成:「居廟堂之高,則憂選舉;處江湖之遠,則憂其黨。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為選舉之憂而憂,後一黨之樂而樂』乎!」
孔子的弟子子產被視為傑出的政治家,就在於他樹立了謀國而不謀私的榜樣,著名思想家韓非評價他說:「子產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桃棗蔭於街者莫有援也。錐刀遺道,三日可返。三年不變,民無饑也。」這才是首長唯一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