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萬事》應答

◎星雲大師 |2007.10.14
3017觀看次
字級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記得六、七十年前中國的私塾,入學讀書的稚齡兒童,最初都先要學習「應對」,以增加將來跟人談話時能應答得體。

在我的記憶裡,先生說「天」,我們要對「地」;先生說「手」,我們要對「足」;先生說「山」,我們要對「水」;先生說「牛」,我們要對「羊」。如此學習久了,不但說話應對如儀,甚至還能寫對聯。

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喜歡吟詩作對,因此有不少巧聯妙對傳世。在佛光山的大雄寶殿,曾有湖南才子張劍芬,以殿內的三寶佛,寫下一首對聯:「兜率娑婆,去來不動金剛座」,這是說中間的釋迦牟尼佛;「琉璃安養,左右同尊大法王」,這是說兩旁的藥師佛與阿彌陀佛,真是妙哉詩對。

另外,張先生也為兒孫超度先人,做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對聯:「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裡面蘊含至深的佛法哲理。

現代的學校教育,再沒有講究學習「應對」的學科,所以一些現代人的應答,真是千奇百怪,茲舉數例如下:

一、序分太長,答非所問:有的人,你問他一句簡單的話:「你吃過飯了沒有?」,他的回答可以從早上起床做了什麼運動,繼而述說家中的情況,甚至出門前朋友來電、路上塞車等,說了一大堆話,序分太長,到最後有沒有吃飯,忘記了回答。

二、惜言如金,問答過簡:有時候,一個問題,問者問得簡潔,答者要明白論述,讓人了解。例如,人問:「昨天晚上睡得好嗎?」他要回答:「睡得很好,感謝您準備的棉被很暖和。」但是他只回答:「好!」給人的感覺,好像多講一個字都不願意,甚至回答的話只在口中「嗯哼」一聲,語音不清,這就是沒有教養,不能有問必答,有答必明,實在可惜。

三、就題回答,附帶說明:能夠就著問題來回答,本來是很好的應答,但是有的人就題回答以後,附帶的說明可以長篇大論,大大發表他的意見,就會讓人嫌惡。例如,一般講演為了台上台下交流,都會讓聽眾提出問題。但是有些先生女士,提問題時忘了自己是提問人,一時興起,反客為主,淘淘不絕的發表高論,這就是不懂得拿捏分寸,不會應答。

四、話匣一開,難以煞車:記得有一年的奧運在倫敦舉行,開幕典禮請英國女王主持。事前大家都在猜測,女王應該會長篇大論講說體育的重要。但是當時還很年輕的女王,只把右手舉起,說了一句:「我宣布奧運會開始」,頓時會場響起如雷的掌聲,久久不息。可見講話如林語堂先生說:「講演如少女的裙子,愈短愈好,愈有青春氣息。」可是反觀中國人,常見一些典禮場合中,應邀出席的來賓,因為地位比人崇高,主人禮貌性的請他致詞,他一上台拿起麥克風,就開始發表演說,沒有十分、二十分鐘不會罷休。其實這種應酬場合,三、五句話就足夠表達祝賀之意了,為什麼不懂得惜言如金呢?大概就是因為沒有學過「應答」的原因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