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好美寮鷺鷥林,是自然保護區最有特色的生態景觀。圖╱資料照片
當成群鷺鷥飛起,場面非常壯觀。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有不少「鷺鷥林」,有些聚集數以千計鷺科鳥類築巢,繁殖季相當熱鬧。鷺鷥林多在人少的林地,基隆鷺鷥林很特別,竟是在市中心人來人往四線道旁的行道樹。民眾欣喜可近距離觀察生態,缺點則是鳥屎如雨下,民眾行走要小心,清潔隊員打掃也得戴安全帽,防止頭部「中彈」。
基隆市區鷺鷥林因原本棲地受破壞,才遷到市區,桃園也有鷺鷥群因工程搬家五百公尺。嘉義縣好美寮自然保護區東側防風林的鷺鷥群,則是復育在地生態的成果,彰化縣也有村民守護鷺鷥林,人鳥和諧共處。
基隆市的鷺鷥林原在西定河匯入旭川河處的沉砂池旁,因為鄰近崁仔頂魚市場,食物來源多。市府三年前在沉沙池興建汙水處理設施,降低西定河及旭川河汙染源。配合工程施作,沉沙池旁的榕樹遭移植或修剪,這群鷺科鳥類被迫遷徒,另覓他處建立新家園。
去年三、四月間,棲息田寮河金雞橋旁榕樹的鷺科鳥類慢慢變多,基隆市野鳥學會前理事長李正仁分析,白鷺鷥可在田寮河捕魚覓食,才會相中這裡。
每到鷺科繁殖期
忙餵幼雛好熱鬧
金雞橋畔行道樹上的小白鷺、黃頭鷺和夜鷺愈聚愈多,並開始築巢。每年四、五月是鷺科繁殖期,金雞橋旁行道樹上的鳥巢愈來愈多。幼鳥孵出後,親鳥忙著覓食餵養,等到小鳥大一點,會離巢在鄰近樹枝活動,相當熱鬧。
桃園也有鷺鷥林搬遷故事,中庄調整池原為大漢溪中庄廢河道,因為人跡罕至、食物豐富,成為小白鷺、黃頭鷺與夜鷺的家。多年前調整池區域施工,這群鷺科鳥類改到五百公尺外的樹林棲息。
當地長期觀察鷺鷥林生態的鳥會人員說,鷺科習性差不多,會集體營巢,「一隻飛其他就一起飛」,兼具共同防禦天敵效果。只是這些鳥也會「吵架」,搶食、搶水、搶位子每天都在上演,不時亂叫、吵成一團。
嘉義縣好美寮自然保護區東側防風林的鷺鷥林,在十多年前形成,當時棲息的鷺鷥估計超過三千隻,吸引鳥友及遊客觀賞,成了好美寮自然保護區最有特色的生態景觀。
社區民眾愛美景
樂與野鳥當鄰居
更早之前,好美寮自然保護區的鳥類多棲息在西北側的防風林,隨著地層下陷,西北側與西南側防風林逐年死亡,野鳥四散在保護區四周。林務局嘉義林管處後來以開溝、築堤方式,沖淡保護東側防風林的鹽分,讓防風林恢復綠意,四散的野鳥也聚集在一塊兒,形成鷺鷥林。
彰化縣埔鹽鄉打廉村一處魚塘早年也聚集數千隻白鷺鷥,棲地旁就是社區。當地民眾喜歡這般生態美景,樂於和野鳥當鄰居,守護鷺鷥林。 一般白鷺鷥看見人們接近多會受驚飛起,但打廉村居民在鷺鷥林旁說話、走來走去,這群鳥也不以為意。
每天傍晚夜幕低垂,各種鷺科鳥類都會飛回魚池邊竹林,一隻隻降落。居民形容就像電影「臥虎藏龍」男女主角,施展輕功在竹林飛舞遊動。
新北市汐止區鄉長社區早年灌溉用的大埤,一邊是通往信仰中心玉泉宮的道路,另一側則是少有人跡的林地,也成為鷺科鳥類棲息地,吸引不少人在道路旁觀賞大埤對岸的鳥類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