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牛神廟 牧草祭祀牛將軍

江俊亮 |2021.07.17
5052觀看次
字級
「牛將軍」大小如一般水牛,旁邊有一名持鞭牧童。圖/記者江俊亮
廟外的水牛銅雕前,也供奉有牧草。圖/記者江俊亮
廟前以牛車輪作為橋梁欄杆,相當有特色。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俗話說「好牛多人犁,好馬多人騎」,比喻能者多勞,並以「台灣牛」形容努力勤奮的人。台灣開發之初,嘉義太保有水牛過勞死,於是地方興建牛神廟,以紀念水牛對台灣農業的貢獻。

太保市水牛厝的「牛將軍廟」,是全台唯一的牛神廟,廟裡供奉牛將軍雕像,一旁站有持鞭牧童,兩尊雕像都掛紅綵,雕像前的石臼長年供奉新鮮牧草與一桶清水。

「為什麼要蓋牛神廟?」地方耆老葉聰明表示,這段因緣與台灣開發史有關,在荷蘭人治台前,台灣被明朝稱為「東番」,並實施海禁,嚴令百姓「片板不許入海」,台灣因此與內地阻絕。

拓荒過勞 禮葬水牛 

十六世紀中葉,海盜林鳳於福建、廣東沿海劫掠,後被名將戚繼光圍剿追擊,率眾逃到台灣。林鳳以魍港(今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為根據地,一度轉戰菲律賓呂宋島,最後被明軍擊潰於台灣淡水外海。

後來,流亡日本的顏思齊,於天啟年間率領十三艘船到台灣,仍以魍港為據點,在海上進行劫掠。顏思齊過世後,由鄭芝龍繼任為首領,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年),鄭芝龍受朝廷招撫離台,當時台灣已進入荷蘭統治時期。

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於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率軍登陸台南鹿耳門,翌年將荷蘭人逐出台灣。此後,鄭成功的部將陳亨、葉覲美先後屯田於水牛厝(今太保市南新里),帶著鄭成功提供的八頭水牛進行開墾。

葉聰明指出,由於墾荒之初,耕地面積廣闊,犁田牛隻稀少,這些水牛因操勞過度,相繼病斃,先民為了體恤牠們的辛勞,其中七頭葬於今南新國小西邊的「牛埔」,另一頭葬於埤塘(今農村文物公園內)東岸。

水牛精神 腳踏實地

相傳牛隻相繼病斃後,村民曾於夜間發現牛隻「顯靈」,偷吃農作物,不過,被偷吃的農作物非但無損,還更加豐收,加上埤塘形狀酷似橫臥的水牛,村民認為這是「水牛穴」的好風水,因此葬牛處的埤塘就稱為「金牛埤」,村子就取名「水牛厝」。

當地村民為緬懷水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一九六五年在傳說葬牛處的埤塘旁,興建一座水牛廟,名為「牛將軍廟」,每天以牧草及清水供奉。

一九七八年底,剛接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的蔣經國,為了感念水牛對台灣農業的貢獻,親自前往「牛將軍廟」參訪,並以牧草餵祭牛神,同時交待地方擴建牛神廟;後來,嘉義縣政府規畫另建「牛將軍廟」,並造「農村文物公園」。

新建的牛將軍廟位於「金牛埤」東岸,橫跨埤塘的橋梁以牛車輪為欄杆,相當有特色。廟前兩側各有三只大陶缸種植牧草,廟外有一對栩栩如生的水牛銅雕,出自雕塑家侯金水之手,相望的銅雕牛背上,各有一名男女牧童。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南新國小為了不忘本,以水牛做為校徽,代表勤勞樸實、犧牲奉獻的「水牛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