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無期限封城 民眾挨餓「舉白旗」求救

 |2021.07.02
3402觀看次
字級
馬來西亞6月27日宣布,原定28日結束的防疫封鎖措施將延長,直到每日新增確診數降至低於4000例。圖為馬國軍人在首都吉隆坡執行防疫封鎖任務。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馬來西亞疫情嚴峻,全國封鎖措施無限期延長。當地許多民眾生活因疫情陷入困境之際,民間發起「白旗運動」(#BenderaPutih),鼓勵有困難的人主動在家門口掛上白旗尋求協助。

舉白旗通常是代表投降的意思,但疫情下的馬來西亞民眾對此賦予新的意義。媒體報導,馬國社群媒體近來廣為流傳這段訊息:「致所有面對困難、沒有食物的人,在你的家門豎起白旗吧,讓周遭的人盡可能幫助你。」

星洲日報報導,有位住在柔佛新山的38歲男子原本是分包商,6月馬來西亞實施全國封鎖措施後被迫失業,家中頓時失去經濟支柱。他與妻子、2名幼子的生活陷入困境。

無路可走、也不知道可以向誰求助的他,在推特上看到有人發起「白旗運動」,隨即在家門口掛上白旗,盼獲得關注。他說,掛上白旗後,短短一小時內就得到許多援助,「不僅為我們解決了房租問題,還獲得物資和金錢的幫助」,非常感激伸出援手的善心人士。

另一名住在怡保的民眾同樣也因「白旗運動」獲得即時援助。根據報導,這名63歲的民眾與弟弟、妹妹同住,受到疫情衝擊,從事燒焊工作的他3月失業,這段時間都靠積蓄過日子,為了省錢,一天只吃兩餐,有時甚至只吃一餐。

「沒想到原來大家都那麼熱心」,這名民眾說,透過掛白旗求助,獲得了幾包米,還有油、蔬菜、雞蛋、米粉、餅乾等捐贈物資,足夠應付一家三口約2個月的生活所需。他隨後把白旗撤下並表示,會把多餘的食物分送給有需要的鄰居。

這些民眾把掛白旗的照片上傳至社群媒體後,當地的州議員、國會議員也派人到他們家中了解情況,捐贈物資。

「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當地一名倡議人士直言,「已經不只是低收入族群受到影響了」,疫情衝擊很嚴重,「我們需要靠彼此相互幫忙」。

有鑒於馬來西亞疫情居高不下,當局日前宣布,6月1日開始實施的全國封鎖措施將無限期延長。除非馬來西亞單日新增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數降至4000以下、疫苗接種率達到10%及加護病房需求降低,否則封鎖措施不會鬆綁。

過去一週,馬來西亞每天新增確診案例都在5000以上,昨天甚至逼近7000例;截至昨天,馬國累計75萬8967人確診,病故人數為5254人。

自去年爆發疫情以來,馬來西亞政府已宣布8項紓困方案,最近一次是6月底,為因應無限期延長全面封鎖措施,宣布推出總值1500億令吉(約新台幣1兆元)援助方案,包括發放紓困金給民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