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報導】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大家可在在藥局、超商等通路購得,專家提醒,居家篩檢適合在確診者較多的高風險區,或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時使用,不可因驗出陰性就掉以輕心,並建議食藥署應公布各廠牌可檢測Ct值範圍及PCR檢測的陽性一致率,供民眾評估試劑的準確程度。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國外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普遍,包括開放運動賽事入場、民眾進辦公室開會等。國外大量開放民眾篩檢,前提是政府公布快篩試劑檢驗標準,壓低試劑價格,像德國、瑞士,每月發給每人五盒,供民眾每周檢測。反觀國內,居家快篩價格偏高,政府應想辦法調降價格。
消基會舉例,英國以「免費提供」策略換取疫情清零,英國民眾每人每周可免費申請使用兩份快篩劑,而政府要求民眾完成自主篩檢後上網登記結果,作為控制疫情及疫調參考。
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國外有小學生快篩陰性才能到校上課的案例,未來台灣在各單位可主動監測,疫情竄起時更快匡列。
沈采穎表示,不同製劑皆標榜和核酸檢測陽性一致率達九成以上,但可檢測的Ct值範圍不同,結果也不同。食藥署應公布各廠牌可檢測Ct值範圍及PCR檢測的陽性一致率,並搭配「器材識別碼(UDI)」上傳快篩結果。若自己有相關接觸史、身旁的接觸者確診,仍建議與當地衛生局、1922聯繫,到醫院做核酸檢測較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