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救援基金會最新調查 憂疫情壓力使家暴陰影擴大

 |2021.06.22
1703觀看次
字級
婦援會2021公益大使林予晞呼籲關懷目睹暴力的孩童。圖/婦援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6月是台灣家庭暴力防治月,今年也是《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22周年,而自全台防疫三級警戒後,家暴通報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婦女救援基金會最新調查,更發現近八成童年目睹過家暴的人長大後想輕生,希望受暴者當下勇於求助,並請政府提供創傷復原資源。

婦援會於3月29日至5月31日進行的《童年目睹家暴經驗之影響與需求調查問卷》,結果顯示,69%不只目睹過暴力、也遭受家暴,包括言語羞辱、謾罵、威脅恐嚇,精神暴力最多,其次才是肢體暴力,80%以上容易出現負面的自我價值感,如易怒、沮喪、憂鬱、自卑、擔心自己不夠好、害怕面對衝突。

童年目睹家暴對人際關係及職場有一定影響,因為會長年壓抑情緒,與同儕相處比較容易隱忍、迎合、逃避,出錯就覺得是自己的問題,40%以上有失眠、作噩夢、頭痛,另有35%服用精神科藥物。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受害者在童年接受社工服務的比例不到10%,成年後也有半數沒尋求幫助。

婦援會認為,目睹家暴時應有人及時伸出援手,為此邀請藝人林予晞擔任公益大使,以影片呼籲施暴者自我察覺、正視自我情緒壓力,並提出訴求,呼籲停止用暴力對待家人;政府要將童年目睹與受暴的成年人納入家暴防治法,提供創傷復原資源;疫情下的家庭衝突漸高,民眾可多深呼吸調整情緒;受害者應明瞭錯不在己,勇於求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