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創10年新高 亞洲消費者企業荷包很有感 |2021.06.17 語音朗讀 27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小麥、植物油、糖在內的多項農產品在亞洲市場價格飆升,創近10年新高。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小麥、植物油、糖在內的多項農產品,在過去幾個月價格飆升,創近10年新高,民眾荷包很有感。由於中國國內需求增加以及船運成本提高等因素,讓亞洲地區的麵粉與食用油等原物料價格飆升,於是廠商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造成日本與南韓等地的民生用品價格上漲。專家憂心,如此恐不利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日經亞洲評論報導,食品製造商轉嫁成本給家庭,可能抑制消費,自疫情復甦的一些國家,經濟成長也可能趨緩。但有部分出口商和農民因市場條件有利而蒙受其惠。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的5月基準糧價指數,連漲第12個月,攀抵127.1,比一年前高出40%,創近10年來最高。圖/Unsplash推升糧價的成因很多,包括:全球最大食品進口國之一的中國市場需求強勁;貨櫃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導致海運成本走高;FAO也歸咎供應面問題,例如巴西收成延遲和甘蔗收成欠佳;此外還因為投資人分散風險,資金流入大宗商品市場,拉高了價格。亞洲食品製造商因此提高價格以抵銷原物料成本上漲。中日韓等主要食品進口國均受影響。中國的大豆食用油4月據傳狂漲20%;南韓麵包連鎖店Paris Baguette因原物料上漲,2月調漲5.6%;日本日清製粉集團的小麥麵粉產品7月將漲2%到4%,理由是原物料、物流和包裝成本全面上漲;味之素公司下月也調漲美乃滋價格1至10%,因食用油漲價。官方數據顯示部分國家出現通膨,例如南韓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2.6%,漲幅是2012年3月以來最大,菲律賓5月物價也較一年前上漲4.5%。圖/Unsplash金英證券經濟學家蔡學敏表示,糧價上漲可能阻礙亞洲自疫情中復甦,「加劇已經不平衡的經濟復甦」。他說,低收入家庭和較貧窮國家受傷較重,他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花在糧食上。這些國家也比較難取得新冠疫苗,並因有助緩價糧價上漲負面影響的財政資源有限,而致經濟受阻。但亞洲農民和大宗商品出口商將因價格上漲獲益。蔡學敏說,「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糧價,可產生強大的再分配影響,提高農村收入和就業」。 前一篇文章 MiLB/解禁後首戰 鄧愷威5局飆10K 下一篇文章 化妝品公司禁用動物實驗 逐漸成國際主流 熱門新聞 01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佛光僧信灑淨祈福2025.08.2502北卡協會送暖 資助教師教學文具2025.08.2503【閃文集】羅蘋的情人2025.08.2604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心生萬法2025.08.2505佛光會區務會議 打造新護國神山2025.08.2506南天寺沉浸式體驗 在地宗教教師認識佛教2025.08.2607淡江大橋 年底完工2025.08.2608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明鏡台2025.08.2509苗栗.造橋 炭窯餘煙藏舊夢 百年驛站載鄉情2025.08.2510iPS細胞可治療糖尿病2025.08.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美參院軍委會主席訪台 拜會賴總統賴喊黨團改選 柯總召不保對等關稅不明朗 車市買氣急凍機器狗出任務 巡檢北市窄巷內閣改組 卓揆:本周完成大罷免挫敗 賴蔡合體喊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