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內,數位中心工作人員在五華洞進行影像數據採集。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歷經千餘年的歲月風霜,依然風華絕倫。不過,石窟經風沐雨,造像不斷風化,這座雕刻藝術的瑰寶正在緩慢凋零,北京當局自一九七○年代起,就開始對石窟進行大規模維修保養,保存環境和保護狀態極大改善。近年來,一群平均二十至三十多歲的年輕團隊,致力透過數位化來為石窟留下風貌。
二○○一年,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存主要洞窟四十五個,大小造像五萬餘尊,是大陸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文保團隊的工作重點已由搶救性保護,轉向預防性、研究性保護。
如今,陪伴著古老石窟的是一支年輕團隊,這些「文物醫生」透過修復工作,以及數位化技術採集等,日復一日地對石窟「問診」、「治療」,建立檔案,「對症下藥」,讓飽經風霜的石窟煥發青春。「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曾是雕刻雲岡石窟的一位工匠。」雲岡石窟數位中心工作人員孫波表示,他與同事們都熱愛文物修復,讓石窟風華再現,是他們自認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