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 把澎湖草鞋變潮鞋

羅智華 |2021.04.19
4695觀看次
字級
從未接觸過編織工藝的洪瑀蓁(右)拜託阿公教她製作草鞋。圖/洪瑀蓁提供
在巧手編織下,洪瑀蓁把傳統的古老「草鞋」變成獨樹一格的海島「潮鞋」。 圖/洪瑀蓁提供
重視海洋生態環境的洪瑀蓁,將廢棄舊漁網結合老一輩留下來的編網技藝,編織成實用繽紛的收納網袋。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你穿過草鞋嗎?對現代人來說,草鞋幾乎已成為歷史文物代名詞,只有在傳統廟會或是古裝劇中才看得到。但對離島澎湖而言,草鞋曾是老一輩人的生活必需品,在塑膠產品尚未問世前,許多以大海維生的討海人都會穿著草鞋到海邊工作,藉此保護雙腳不被礁石所傷。

不過這樣的文化卻在時光流轉下逐漸沒落,直到返鄉青年洪瑀蓁的努力學習與推廣,才讓這項昔日的老技藝重現在年輕世代面前。

如同許多離島遊子的宿命,從小在澎湖土生土長的洪瑀蓁,高中畢業後就到台灣就讀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後來繼續攻讀創意生活設計系研究所;這段期間也意外開啟她接觸草鞋文化的契機。

洪瑀蓁談到,當時自己因參與研究所的社區營造課程,有機會回家鄉進行田野調查,並因緣際會在離島望安聚落遇見一位阿公,發現手作草鞋的技藝,從未接觸過編織工藝的她,拜託阿公教導如何製作草鞋,經過幾個月的練習,終於編織出一雙可以穿在腳上行走的草鞋。

白茅取代稻草

結合時尚風格

「如果說海洋是澎湖的根,草鞋就像是澎湖文化的一部分。」今年三十歲的洪瑀蓁有感而發表示,早年曾是許多在地民眾「人腳一雙」的草鞋,如今這樣的景象與編織技藝卻隨著時空的物換星移而不復見,讓不忍見到文化凋零的她,誓言要把這項傳統技藝找回來。

為推廣草鞋編織技藝,平日以草鞋代步的洪瑀蓁,三年前於望安聚落創立工作室「島編有潮事」,更發揮創意,以材質穿起來更舒適的白茅草代替原本的稻草,結合時尚風格與客製化設計,讓草鞋編織可隨使用者需求量身打造。

在洪瑀蓁巧手編織下,一雙雙看似傳統古老的「草鞋」,搖身變為獨樹一格的海島「潮鞋」。很有自身想法的她笑著說:「為何稱為潮鞋,顧名思義就是指這是一雙適合穿去潮間帶的鞋,希望藉此彰顯澎湖討海人特有的在地文化。」

廢棄破舊漁網

織成收納網袋

除重現草鞋編織的傳統技藝,洪瑀蓁更與團隊夥伴攜手,將當地人十分困擾的外來種植物銀合歡改頭換面。銀合歡因生長繁殖力強,不只遍布澎湖地區,更會侵門踏戶、以生長優勢影響其他本土植物的生存,破壞自然環境生態。

洪瑀蓁運用巧思,將銀合歡的樹幹燒成備長炭,再結合白芒草等素材,巧妙編織成造型獨特又具除溼成效的生活用品。

重視海洋生態環境的洪瑀蓁,也將海洋垃圾變身為實用資源,把廢棄在海邊的舊漁網、結合老一輩留下來的「桱仔刺網」編網技藝,編織成實用繽紛的收納網袋,可作環保杯提袋、手機收納包,更能藉此成為減塑生活的好幫手。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學習這些傳統技藝,洪瑀蓁近年積極走入各地社區或校園,安排編織技藝體驗課、教導有興趣的民眾與年輕學子,希望讓昔日的老文化可以被保留下來、不因社會變遷而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