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花百億 超支收公糧

 |2021.04.18
4230觀看次
字級
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資料顯示,我國近五年公糧收購數量爆增,且年年超收。圖為一位農民在巡視稻田。圖/黃仲裕

【本報台北訊】我國是世界上極少數實施公糧收購的國家,收購支出已成國家沉重財政負擔。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資料顯示,近五年公糧收購數量爆增,且年年超收,所花經費逐年增加;稻米生產過剩,銷售量卻未達標,甚至還得另編預算保存與去化公糧,全民埋單。

不僅如此,為降低農民對稻穀保價收購制度依賴,農委會輔導轉作、減少稻米面積推出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成效也不理想,公糧保價收購數量與經費,未因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實施而降低。立法院要求農委會檢討稻米產業政策。

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資料,近五年公糧實際收購數量,由二○一五年到二○一九年增幅百分之五十七點二,且年年超收,經費也逐年增加;二○一九年收購經費決算數逾一百三十四點○五億元,超支達七十七點五億元(超支比率達百分之一百三十七);二○二○年到七月底止,收購數量及經費均已逾全年度預算一點六倍。

據國內稻米安全存量標準規範,不得低於三個月稻米消費量的安全存量。但二○一九年底,公糧庫存已達安全存量二點六九倍。日前,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在農業乾旱應變記者會上也說,到今年三月稻米庫存有八十一萬公噸,足夠國人吃八個月。

生產過剩 財政負擔加重

預算中心分析,水稻栽培技術門檻低、機械化程度高,又有保價收購制度等誘因,部分農民生產重量不重質,造成生產過剩及政府財政負擔。

穀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蘇梅英說,近年受氣候影響,稻米品質落差大,比如去年缺水,碎米粒多、小粒、飽實度不足,對品牌包裝米業者,要增加成本篩選出高品質米;影響大的是散裝零售的白米,質量有差;另近年推廣國人吃米,並沒有太大政策上效益。

農委會雖也發現問題,二○一六年第二期作起試辦「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二○一八年起全面實施納入「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該計畫每年逾八十六億元預算,但成效不彰。據預算中心資料,原本政策想要引導農民轉作、少種,但二○一九年生產環境維護及轉(契)作面積分別為七點六萬公頃及十三點四萬公頃,均未達標,往後年度目標值更逐年下降。

學者建議 提供技術通路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表示,綠色給付沒有限制身分,過去不繳公糧的人也來申請,當然無法產生替代效果,應提供完整技術資源並解決通路問題,才能讓農民放心轉作。而對於近年屢有廢除保價收購聲浪。楊明憲說,公糧有穩定糧價、確保糧食安全的作用,不宜輕易廢除,但近來市場價格比公糧價格好,可紓緩公糧爆倉壓力,並促使稻農願意提升生產品質。

農漁經濟學者李武忠質疑,政府短視近利,每次都只想要解決眼前問題,稻米爆量就先「花錢收進來」再說,過一陣子後又平價賣出去,只是表面功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老是靠補貼、保價收購來安撫農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