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許多家庭仍有根深柢固的多子多福觀念,成為政府實施家庭計畫的挑戰。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當亞洲各國都在嘗試生育旅遊,讓民眾前往他國進行生育治療,或祭出嬰兒獎金等各種方法,以促進高齡化社會人口成長之際,印尼官員卻試圖說服國民少生小孩,希望控制人口數量,關注提升人口素質,避免人口紅利成為負擔。然而,印尼文化和宗教多子多福的價值觀將成挑戰。
降低生育率 讓世代有效交替
印尼是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國家,提倡晚婚、家庭計畫和避孕,希望在二○二五年前將生育率從近期的二點三降至二點一。達到「世代交替率」所需的二點一生育率,將有效讓印尼人口維持在二億七千萬人不致暴增,但也不會減少,減緩人們擔心人滿為患所導致的工作機會相對減少,及對政府服務造成的壓力。
印尼自一九九○年代早期努力將生育率降至三以下,該國最新措施是今年一月稍晚開始推動的家庭計畫活動。印尼國家計畫生育協調委員會負責人哈斯托表示,這次計畫有所不同,不僅減緩人口成長,也改善醫療保健、教育和就業等其他因素。
哈斯托說:「過去,我們關注減少人口數量。現在,我們比較重視改善人口素質。由於我們近年處於人口紅利,必須改善人力資源素質和生產力。如果我們不把握,人口紅利實際上可能成為發展負擔而非資本。」研究機構牛津商業集團總編輯庫克表示,印尼電動車及下游加工升級至產業價值鏈,讓已是東協最大數位經濟體的印尼加速成長,這些都和促進人力資本發展的策略目標一致。
新人口策略 拚第五大經濟體
渣打集團二○一九年以購買力平價(PPP)和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印尼新人口策略將從根本上改變人口成長模型,使該國在二○三○年前有望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超越德國、日本、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印尼長期以來依賴龐大的國內市場支撐消費,豐富且廉價的勞力支撐製造業、採礦業和農業。
印尼在醫療保健花費、青年就業、高等教育和預期壽命等方面,落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中較富裕的其他國家。疫情加劇這種落差。OECD警告,隨著工作機會減少,印尼貧窮人口增加至三千六百萬,即使經濟恢復成長也會有嚴重社會後果。
然而,根深柢固的文化和宗教價值觀仍有影響。印尼婦女反暴力全國委員會委員薩蒂雅旺提.馬舒迪表示,印尼是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擁有關係緊密的大家庭,民眾認為生育更多小孩會帶來更多神的祝福。她說,即使婦女願意避孕,丈夫和親戚或許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