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飽受疫情、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肆虐,使飢餓重新困擾窮人。巴西里約熱內盧民眾,一日夜間在名為「快克區」的區域排隊,領取非政府組織自由天使研究所捐贈的食物。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巴西新冠疫情嚴峻,每天染疫死亡人數近4000人,加上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高,使得「飢餓」這個名詞重新困擾巴西窮人,威脅重返「飢餓地圖」。
「飢餓地圖」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關於全球糧食短缺狀況的調查,當一個國家的營養不良影響到5%以上的人口時,就被列入其中,例如委內瑞拉、墨西哥、印度、阿富汗和幾乎所有非洲國家,都出現在2019年的地圖上。
巴西在2014年脫離「飢餓地圖」,但巴西地理統計局(IBGE)的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的政治動盪和低經濟成長,2018年飢餓再次蔓延。如今隨著新冠疫情惡化,影響經濟和醫療衛生,要逃離飢餓更加困難。
聖保羅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Ipea)根據2001年至2017年的數據研究指出,巴西政府的「家庭補助金計畫」在這段期間,分別將國內的貧窮和極端貧窮減少15%和25%。但2020年數據顯示,巴西可能再次處於貧窮地緣政治中。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巴西代表巴拉班(Daniel Balaban)指出,巴西的情況非常令人擔憂,估計有接近9.5%的人口營養不良,「巴西的情況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前,就已經因政府刪減社會政策預算和政治經濟危機變糟糕,大流行只是加速惡化此情況」。
發緊急援助金 治標難治本
巴西國會在2020年4月通過每月發給巴西幣600元(約新台幣3307元)的緊急援助金計畫,幫助低收入民眾去年對抗飢餓風險。
根據FGV基金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杜克(Daniel Duque)報告,緊急援助金使得巴西的極端貧窮和貧窮顯著減少,但這項福利在去年底結束後,2021年巴西又陷入較2019年更糟的極端貧窮加劇的困境。
巴拉班強調,如果沒有長期的對抗飢餓政策,糧食不安全的風險將永遠存在。
巴西地理統計局數據指出,過去12個月的食品類物價指數累計調高15%,廚房用瓦斯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迫使消費者在購買食物和瓦斯之間做選擇,許多家庭開始使用煤炭煮飯。
巴西利亞大學教授梅代洛斯(Marcelo Medeiros)表示,儘管巴西過去10幾年到20年間的飢餓情況獲得改善,但從未徹底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差不多1/3的人口生活在糧食無保障之下,這個比例可能在疫情中提高。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巴西更是世界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僅次美國。最近,巴西傳出熱帶雨林中一個亞馬遜部落,最後一位族人阿魯卡染疫病故。該部落成為世界首個慘遭疫情「滅族」的部落。
政府差勁抗疫 釀部落滅族
《紐約時報》報導,阿魯卡屬於亞馬遜部落其中一個分支「朱馬部落」。朱馬部落在18世紀全盛時期,人口高達1萬5000人。但後來部落被疾病侵襲,及遭外人屠殺,至1943年部落人口僅剩百人。直到1964年的一場大屠殺後,部落僅剩6人,包括阿魯卡。
阿魯卡的姐夫在1999年去世後,阿魯卡成為全族唯一的男性。阿魯卡今年2月17日在巴西西部朗多尼亞州首府韋柳港染疫病故,朱馬部落慘遭滅族。
新冠病毒已經在巴西造成32萬8366人死亡,1291萬2379人確診。自今年1月17日以來,已有1185萬3892人接受至少第1劑疫苗接種,占巴西人口的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