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昨天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今年4至9月電價「連6凍」。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經濟部昨天進行2021年第1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台電提案調漲0.07%,考量台電去年全年盈餘261億元、今年首季盈餘80億元及國際燃料價格仍須觀察,決定今年4月到9月電價不調動,維持平均每度2.6253元,為「連6凍」,是自2015年電價浮動機制以來最長持平期。
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台電去年電業盈餘達261億元,經過設算報酬率後,決定合理利潤是124.4億元;而台電超過合理利潤的137億元,均納入電價穩定準備基金,讓電價穩定準備基金餘額增加為244億元。
游振偉說,據台電各項成本及支出,再觀察未來燃料成本趨勢,台電提出的電價調整幅度為0.07%,也就是調整到約每度2.65416。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台電所計算出來的微幅調漲,光行政成本都會超過,因此選擇把調幅保留,等到下一期再針對整體電價情形重新計算。
氣價遞延 首季大賺80億
曾文生表示,台電不僅去年賺錢,以往台電第1季因為非夏季電價價格較低均會出現虧損,但今年第1季不僅正成長,更大賺約80億元,為5年來台電首度第1季賺錢,選擇在出現超額盈餘下調漲是否合適也在考量內。對於為何有盈餘,他解釋是因為天然氣價格有遞延反映特性,因此3月油價上漲未反映到天然氣價格。
對於國際燃料成本上漲,電價未調整是否能跟上發電成本,曾文生解釋,經濟部透過國外機構對全年度平均價格預估,再推估天然氣跟燃煤價格,目前估算起來大致調幅很少。而電價準備基金244億元是否水位充足,足以支應未來燃料成本變化,曾文生說,這次是電價準備金3年來首次增加。
經濟部表示,依「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計算公式」,電價調整頻率為1年檢討2次,原則為4月及10月進行,且明定電價半年調幅最高3%之限制,全年累計調幅不超過6%。
能源結構調整 可能漲價
審議會評估,近期不僅國際原油價格逐漸反彈上漲,煤價亦有上漲現象,但仍須持續觀察國際新冠疫情控制情形以及整體需求復甦狀況,才能進一步判斷是否為長期趨勢。此外,審議委員也提醒,提出能源結構調整將使電價成本提高,經濟部應預為因應。
曾文生說,下半年審議會將再檢視燃料成本進行檢討,屆時將一併考慮發電結構轉變對電價影響。若發電結構改變導致成本增加,電價確實有可能停止凍漲、開始漲價。
出席會議的工總常務理事吳亦圭則認為,電價調漲恐怕是未來會發生的趨勢。
展望下半年電價走勢,曾文生表示,與會委員認為,疫情仍是左右能源價格走勢主要原因,儘管現階段各國陸續施打疫苗,不過變數還很多,目前難預測下半年。
曾文生也表示,會中有委員針對中油三接提出意見,認為供電穩定對產業界來說非常重要,盼經濟部要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