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說,有位母親是盡責飛行員,只能跟小孩分隔兩地,小孩試圖伸出雙手擁抱他、看著她,非常無助。圖/曹悅華
機師工會常務理事、華航機師陳建財說機組員很像被壓縮的彈簧,一直在最緊縮狀態,害怕染疫跟違規。圖/曹悅華
【本報台北訊】去年2月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如今已超過一年,國內航空公司機組人員執勤模式與正常生活均遭受到重大影響。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今天公布一份研究結果,有90%機師認為無法享有正常的日常生活,七成感受到更大壓力或是有嚴重失眠,因此向相關單位發出求救訊號。有機師說,自己很像被壓縮的彈簧,一直在最緊縮狀態,相當崩潰。
機師工會今天上午舉辦記者會,公布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醫師林劭華合作,針對國內航空公司駕駛艙組員,採用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心理健康檢測工具進行大規調查。
有效問卷數逾700份,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機師群體本身即具備較高抗壓性等特質,量表中包括「覺得自己能對事情下定主意」、「是否對自己失去信心」等關於是否喪失自信問題,仍有高達六至七成機師認為與過往並無差異。在設計衡量焦慮及沮喪、社交功能障礙等問題上,明顯呈現出處於高度不良狀態。
結果也顯示,七成機師出現相較過往嚴重的失眠問題(70.0%);近七成機師感受到較過往更大的精神壓力(69.9%);近九成認為無法享有正常的日常生活(89.0%)。在生活困難點上,超過八成機師表達在「體能維持上」出現問題(81.9%),超過七成機師表達在「就醫」上遭遇到困難(71.3%)。
機師工會說,若將填答問卷機師區分為:被迫處於持續「檢疫-執勤」無限循環的長程機隊(歐美等航線)機師,以及相對未受長時間檢疫政策所苦的短程機隊機師,更可從兩者在焦慮及沮喪、社交功能障礙上呈現出的顯著差異,清楚看出是否長時間持續檢疫,即為造成上述身心健康狀態惡化的主要變因。現階段檢疫與執勤政策下的機師,身心健康已普遍亮起紅燈,且已惡化到相關單位不得不正視的程度,機師的身心健康狀態直接與飛航安全息息相關。
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說,有機組員最長是長達26天沒辦法出門,上班外就關在房門裡,組員也出現身心焦慮、缺乏自信、有社交障礙情況產生,身心不健全擔心影響到飛安,希望指揮中心、民航局可以一同協助解決問題,「現在在做求救動作」。
機師工會常務理事、華航機師陳建財,很多民眾質疑為何機組員只要72小時,不用關14天,最大關鍵點是被管制一群,並沒有在外站放風,外站滯留時間從18小時到最長72小時,只能在7坪大小做活動,常笑稱下一班來臨時才能呼吸自由空氣,「很像被壓縮彈簧,一直在最緊縮狀態」。組員其實做的更多。
機師工會理事、長榮機師廖伯軒說,兩家航空公司在國外執行嚴格防疫措施,像今年1月起做PCR檢測,目前長榮做了7000次,華航更多,合計超過1萬4000次,全測都是陰性,其中長榮有機師受測五次、華航甚至有到九次,「指揮中心擔心的偽陰性問題應該被排除了」。這代表兩家航空公司在外站對機組員防疫措施有效,幾乎99.9%都避免疫情感染風險,請疾管署、指揮中心重新檢討返台後檢疫。
李信燕說,希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民航局、相關醫療單位開會討論檢疫政策,包含就醫問題,能夠有適當檢疫方式。再來視各個國家疫區分級,針對不同航點跟目的地調配,輕微疫區不需要檢疫只要做後續觀察,嚴峻的地區機組員則要居家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