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辰(右)今年將從體大畢業,母親邱淑瑞(左)總教育他「跌倒了,就自己站起來」,讓張培養出驚人毅力。圖╱曾健祐
【本報桃園訊】「先天腦性麻痺,我到國小3年級才會走路。」張亦辰就讀國立體育大學4年級,今年將畢業,一出生坐輪椅、拿助行器,歷經8次開刀、長期復健才勇敢放開手跨出第一步,還曾獲全國地板滾球腦麻組第3名,母親邱淑瑞總告訴他「跌倒了,就自己爬起來」,讓他培養出驚人毅力突破先天障礙。
張亦辰今年22歲,出生被診斷出先天腦性麻痺,童年回憶總是坐在輪椅上,或是拿著助行器亦步亦趨,就連在學校上體育課時都只能乾坐一旁發愣,少了參與感也難和同儕互動,他從小就告訴自己「我不要一輩子坐輪椅」
雙腳歷經8次開刀,忍受長期復健,到了國小3年級10歲那年才第一次放開手,靠著自己雙腳獨自站立,第一次「走路」的滋味令他至今難忘。張亦辰坦言少了助行器支撐,內心真的很怕,但媽媽總是告訴他,如果跌倒了就自己站起來,直到現在已經能四處走動,連上下爬樓梯都不成問題。
他說,因為腦麻行走不良,從小難免被嘲笑、捉弄,但心境上的調適讓他不再畏懼,反而突破肢體障礙,加上從小就喜歡看運動節目,高中畢業後考取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除了在打桌球上展現天賦,他更投入地板滾球運動。
張亦辰就讀國立體育大學4年級今年將畢業,因「不想一輩子坐輪椅」,奮力復健、開刀,如今幾乎能行動自如。圖╱曾健祐
張亦辰說,地板滾球需運動技巧、策略,並能僅以上肢或手部等少數肢體完成的運動,加上1顆球僅275公克,相當適合腦麻患者操作,他念大學期間曾在全國地板滾球腦麻組榮獲第3名佳績,現也領有地板滾球C級教練證與裁判證。
如今身手矯健,積極參與運動賽事,身旁同學笑說常忘記他是腦麻患者,因為就跟一般人沒有兩樣,張對於未來想考取公職,有穩定收入後搭配運動興趣。
邱淑瑞說,她從不把兒子當成另類看,或是因他先天腦麻就過分呵護,直言「就像帶一般小孩一樣,只是偶爾要跑醫院」,也鼓勵張亦辰多走出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