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國營造業不分公共工程與民間都面臨缺工危機,工程會主委吳澤成昨天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已協調勞動部,將檢討引進外籍移工政策,並延長移工在國內時間等。據了解,移工外展、工地移用,以及換雇主延長工作期限等手段都在討論範圍。
但勞團認為,未來若允許商辦等私人營造引進移工,恐衝擊本國營造業勞工就業機會與薪資水準,政府應謹慎。
官員指出,公共工程受到缺工影響,短期手段部分,行政院正與相關部會溝通中,包含仿照農務移工外展、不同工地之間移用,以及換雇主延長工作期限,藉以留下專業技術的移工;民間營造業部分,目前正考量若民間工程有增加公益性,或是完成有利於帶來新的工作機會等情事,例如建物作為商業使用或科學園區等,也可比照公共工程辦理。
長期手段部分,內政部預定六月檢討技術士設置規定,引導業主核實編列費用、提高本勞就業機會,並落實證照制度。另外,工程會二月通函各機關於辦理設計評選時將「營建自動化」納入評選項目,就是希望營造業降低勞動力需求。
對此,勞工陣線表示,營造業移工長期僅限「民間重大經建工程」與「公共工程」聘僱外籍移工,是因其具有達成經濟與社會福祉的公共性,且大多由國家定價發包,較能控制移工薪資水準,對本國營造業工人衝擊較小。
勞陣指出,內政部去年九月提案放寬營造業移工,勞陣已提出反對,認為長期以來只是壓低工資的移工政策,將使台灣薪資繼續沉淪。
勞陣強調,營造業者企圖將一般住宅和商辦建築納入開放項目,等於是直接圖利私人營造業者,讓原營造業勞動市場血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