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講座 領略石窟藝術

人間社記者楊晨維也納報導 |2021.02.27
836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楊晨維也納報導】國際佛光會維也納協會推出「佛教石窟藝術」系列課程,首次講座於二十三日進行,由瑞士佛光山監寺妙繹法師主講,吸引十四個國家地區、兩百一十七位佛光人上線聆聽。

妙繹法師曾參與編輯《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十餘年後,這堂課程成了他對石窟藝術的沉澱與凝練。佛教石窟是以建築、繪畫、雕塑為一體的綜合藝術,是佛教藝術的集中體現,也是佛教文化的典型象徵,妙繹法師以圖文從起源、形式與功用等方面逐一說明。

石窟最早始於西元前兩千年,古埃及時代尼羅河岸的巖窟墓,五百年後,世人受到巖窟墓的啓發,打造神廟。西元前五百年,波斯帝國建立帝王陵墓,神廟與陵墓逐漸傳到印度,並發展成石窟,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將佛法與佛教藝術發展到巔峰。

妙繹法師解釋,古印度的佛教石窟最初是為修行而設的,包括生活和禮拜兩種功能,更舉以佛光山雲居樓窗戶、禪淨法堂為例,說明佛教現代建築與傳統石窟藝術巧妙結合。

歐洲佛光山副住持覺容法師總結指出,佛教歷來非常重視藝術教化的功能,期許大眾今後走進寺院時,能用藝術心眼來領略佛教之美,從建築、佛像等方面感受藝術內涵。「許多古德聖賢用一輩子的時間開鑿石窟,如同修道不僅局限在上課時間,而是一輩子,甚至是生生世世的發願修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