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鐵路隧道 劉銘傳隧道年底重見天日

 |2021.02.19
1269觀看次
字級
台灣清朝僅存劉銘傳隧道藏426密碼,整修中年底重見天日。圖/文化局長陳靜萍提供

【本報基隆訊】基隆市定古蹟舊名獅球嶺隧道的「劉銘傳隧道」是台灣首座鐵路隧道,基隆市政府2019年動工修復,預計今年底可以完工讓隧道重見天日。修復過程中曾飛出蝙蝠,隧道也隱藏一個有關「426」的密碼,長約235公尺卻有7段材質交錯的建造形式,見證了百年前的施工的艱辛。

文化局表示,劉銘傳隧道是全國唯一,僅存清領時期興建之鐵路隧道,南口上方題字「曠宇天開」,彰顯當時修築鐵路隧道創舉與艱辛。清法戰爭後,清朝有感台灣的重要性,擔任台灣首任巡撫的劉銘傳著手建造鐵路,劉銘傳隧道1888年動工,因獅球嶺山勢高聳,東半部是硬砂岩,土質結構複雜,山壁開鑿不易,分7段分別以紅磚、觀音山石等不同材質交錯構築。

台灣清朝僅存劉銘傳隧道藏426密碼,整修中年底重見天日。圖/文化局長陳靜萍提供

日前文化局長陳靜萍前往視察工程進度,她說,在歷史課本或清宮劇中才能出現「劉銘傳」的名字,在基隆台灣頭的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就叫劉銘傳隧道,長約235公尺卻有7段材質交錯的建造形式,走到中段時,看到了傳說中的「426公分差」的交會點。

陳靜萍表示,當年沒有google、定位也不準,因南北兩側同時動工,猜測因測量技術不精準,挖到中央時才發現並非平順形成弧形,南北兩端高度相差了約426公分,重新修正後才使兩端正確銜接。劉銘傳在南口親題的「曠宇天開」,看得到他勵精圖治的企圖心。不過,當年耗費30個月趕造出來的隧道,被日本人嫌難用,另闢竹仔嶺隧道,於1898年停用,結束短短7年7個月的壽命。

劉銘傳隧道內部有部分地區坍方、風化滲水嚴重,10多年前封閉,市府前年9月動工整修,總經費4700萬元,以修復為目標,未來朝鐵道文化園區方向規畫。

台灣清朝僅存劉銘傳隧道藏426密碼,整修中年底重見天日。圖/文化局長陳靜萍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