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位於中國大陸西北地區的賀蘭山蘊藏著被稱為「太西烏金」的優質煤炭,但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由於人為濫採,導致賀蘭山汝箕溝礦區煤層自燃迄今超過三百年,不僅造成嚴重的汙染與生態危機,每年直接經濟損更超過人民幣十億元(約新台幣四十四點五二億元)。
賀蘭山位於寧蒙交界處,是大陸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也是乾旱與半乾旱、畜牧區與農耕區、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
《新華每日電訊》指出,賀蘭山富含煤炭、矽石等礦產資源,也因此讓賀蘭山長久以來就飽受「開膛破肚式」的採掘。
報導稱,煤層自燃與煤炭開採往往伴生。據史料記載,位於寧夏北部、賀蘭山中段山間腹地的汝箕溝礦區,煤層自燃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原因多是歷代小窯開始時,工人在井下取暖或地面火未熄所致。
目前汝箕溝礦區二十八平方公里範圍內,零星分布著二十五處煤層自燃形成的火區,火區影響總面積超過三點三平方公里,最深達二百八十公尺,且以每年十四公尺至十六公尺的速度向周邊蔓延。
《新華每日電訊》表示,火區燃燒已對賀蘭山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破壞,並危害當地居民健康。煤層在燃燒過程中釋放出大量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此外,煤層燃燒也會造成山體裂縫、塌陷等地質災害,若按目前火勢發展推估,五十年後,汝箕溝礦區現有的太西煤就將燃燒殆盡。然而,對於如何徹底解決煤炭自燃問題,大陸迄今仍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