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舉辦「佛光會三十.奮起飛揚」慶祝三十歲生日,昨特別為一百六十七戶「三好人家」授證。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國際佛光會舉辦「佛光會三十.奮起飛揚」慶祝三十歲生日,昨特別為一百六十七戶「三好人家」授證,由三組典範分享「信仰傳承」的因緣與對生活,乃至人生的影響,聽完令人感佩的心得後,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表示,「這時代每個人都有信仰傳承的使命,不只要法脈傳承,更要血脈傳承,把信仰、慈悲、因果注入家庭和社會,面向更多的三十年。」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青年總團執行長慧傳法師首先分享自外祖父李決和開始,一家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結下的緣分。外祖父本來不信佛,讀了大師文章才起皈依念想,一九五三年邀請大師到宜蘭弘法,並擔任閩南話的翻譯,「那時一百零八人在雷音寺皈依,我的外祖父是第一個。」
不忘師恩 全家護法
由於大師的開示受用無窮,李決和居士不只聽佛法,更無給職的發心奉獻,參與宜蘭念佛會的佛堂建造、擔任雷音寺總務主任十五年、在大慈育幼院當義工,更是仁愛之家第一任院長。
慧傳法師的出生與菩薩有緣,父親過世時叮囑他哥哥買橡皮筋纏繞他雙手,讓他能合十往生,佛事都是星雲大師操辦,母親說:「不能忘記這份恩德,要將此身心獻佛剎。」有一年,美國西來寺舉辦三壇大典,已出家的二姨慈莊法師說:「還等什麼,有這麼好的因緣,快出家!」加上哥哥慧龍法師在佛光山等種種因緣,他決定加入佛門龍象,並表示出家是此生必然的選擇。大師影響慧傳法師最深的是──總有辦法度過難關。他以四句話分享大師法門:「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退為進,以眾為我。」最後唱誦〈佛光四句偈〉祝福佛光人,勉勵一起將師父的理念推廣出去。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招明則是移民澳洲後,一九九二年擔任佛光會布里斯本分會長,一九九三年皈依,太太陳秋琴也發心在中天學校當執行校長,當年夫妻邀請孩子皈依踢到鐵板,為了孩子說的「我們不認識佛教不能皈依」,全家回台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二○○○年再舉辦澳紐青年佛學營,孩子們才在正知正見的薰陶下有信仰。
集體創作 眾緣成就
劉招明說,佛光會影響他們最多的,是能讓所有會員一同學習、服務,廣結善緣、修福修慧,充實有價值的生活。陳秋琴感謝星雲大師用三好四給弘揚人間佛教,讓人生奮起飛揚,現場並請兩個孫子獻唱倒背如流的〈佛光山之歌〉。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協會長林文輝則提及,二十八年前母親想抵押房地產在旗山建道場的驚人之舉。母親分享是感佩大師為媽媽助念,及看大師寫的文章感動,覺得能聆聽佛法很幸福才想讓更多人接觸這麼歡喜的法語,從此三百、五百元的捐款,一席話令覺培法師敬重:「許多道場、寺院的背後,有太多小人物和家庭的付出。」
林文輝還說,儘管華人對信仰的自由度高,但家長有責任為下一代規畫道路與責任,「只要我們堅持,堅持著就會走過來了。」兩個兒子因參加印度公益旅行、童軍有了服務與信仰的感觸,表示有佛光會給予的學習機會才有站上世界舞台、回饋鄰里的一天,強調「面對職場,佛光童軍是很有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