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好習慣 |2021.01.28 語音朗讀 79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文/星雲大師有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可見習慣對人的影響之大。好的習慣,有助於善心的增長;壞的習慣,則有損自身的修養,因此生活中,應積極摒棄壞習慣,培養好習慣。什麼是「好習慣」?四點意見提供:圖/unsplash第一、能守時不浪費時間:一個社會、團體懂得守時,必定具備良好的秩序與效率;一個人懂得守時,必定為人尊敬,擁有成功的鑰匙。哲學家康德說:「守時是最大的禮貌。」約會守時,是一種尊重,一種信用;工作守時,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生活守時,是一種積極,一種護生。守時可以成就大事,懂得掌握時間的人,就擁有了人生!圖/unsplash第二、能守分不冒失犯上:《朱子家訓》言:「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唐律》也規定官吏,應小心謹慎,安分守己,做好本職工作。一個人,身為學生,要尊重老師;身為部屬,要尊重長官;身為子女,要尊重父母,懂得守分倫理,就不會越位逾矩,冒失犯上。圖/unsplash第三、能守忍不情緒衝動:《百喻經》有一則譬喻:有一個人家,客人來訪,父親吩咐兒子上街買酒菜。兒子許久未歸,於是父親上街尋找,卻發現兒子正與一人在橋上僵持不下。原來,雙方因為擋住彼此的去路,誰也不肯退讓。父親上前說:「兒子!你先將酒菜帶回去,換我來跟他對一對,看看究竟誰讓誰?」人往往不能小忍,讓情緒失控,失卻自身的身分立場,甚至釀成更大的損失與傷害。蘇洵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惟有守忍,忍之於口,忍之於面,忍之於心,心中的世界才能更寬廣。圖/unsplash第四、能守道不喪失人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就是一種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人格表現。佛教中,持戒是正道,慈悲是正道,布施是正道;為人處世,也有「安貧守道」、「正己守道」、「立身行道」。伯夷和叔齊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就是一種守道。做人處事,好比汽車有車道,火車有軌道,飛機有航道,人有人行道,都有彼此的「道」,正規正矩者,自然不會失格喪道。成就大人者,均由小處著手,守時、守分、守忍、守道,點點滴滴培養好習慣,才能受人尊重、欣賞,進而圓滿人格,成就大事。第一、能守時不浪費時間,第二、能守分不冒失犯上,第三、能守忍不情緒衝動,第四、能守道不喪失人格。──摘自《星雲大師全集‧星雲法語 》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 健全家庭建設人間淨土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 受持戒法是信仰實踐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8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法語 退一步想星雲大師 如何結緣?星雲大師 發心難星雲大師 我們為什麼不吃蛋和五辛星雲大師 佛教經典裡的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