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央行無預警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大型銀行董座認為,央行出手的對象是選擇性的,影響最大的是土建融資貸款,對首購族沒影響,但建商「會痛」,必須降低財務槓桿因應。房市是否因預期心理而扭轉將成觀察重點,購屋族可能從追價變成觀望,使市場買氣降低,而銀彈不足的建商也有可能降價促銷,預料房價有望下修。
央行睽違十年再度對房市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對公司法人、自然人、購地貸款與餘屋貸款進行貸款成數限制,昨天立即生效。據了解,央行保密到家,先前一點風聲都未透露,讓許多銀行措手不及、兵慌馬亂,已通過案件趕忙加班趕在生效前完成相關程序,進行中的案件則通通要重頭來過。
展望明年房市,公股銀行高層分析,央行對土地融資及餘額貸款設限,將衝擊建商,預期房市降溫,明年不動產業務持平。另一大型銀行高層則認為,在央行管控後,整體不動產放款規模恐縮小,但各銀行無法再殺價惡性競爭,最後將比拚專業度,在資金寬鬆、低利率的環境,預期明年房市會溫和成長。
銀行高層分析,個人購買第三戶以上非自用住宅的情形少,且各銀行都已有管控措施;央行限制企業買住宅,主要是怕有人透過設立公司炒房逃漏稅,或包下整批房子囤房後慢慢賣,助長房價上漲,相關案件數量不多。因餘屋貸款屬周轉金貸款,一般貸款成數與央行的五成限令差不多。此次央行信用管制中影響最大的是土建融資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