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日前苗栗一名八十五歲阿嬤突然臉部歪斜、無法說話,家人急送她到台中大甲光田綜合醫院急救,醫師發現阿嬤內頸動脈完全栓塞,造成惡性半球性腦梗塞,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緊急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並且緊急執行動脈取栓治療,取出塞在頸動脈的三公分血塊,及時發現被救回,阿嬤在昏迷五小時後清醒,隔天可說話。
阿嬤家人說,知道腦中風是腦部血管堵塞或破裂造成,但從沒聽過「脖子也會中風,而且比腦中風更嚴重」。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吳鈺慈指出,衛福部統計,每年超過三萬國人中風,近三分之一患者為此喪命,逾半的病人因而失能,其中超過八成的中風,屬於缺血性腦中風。
氣溫變化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除了慢性病人要特別留意外,也提醒民眾要隨時補充水分,避免血液濃稠也會增加堵塞危險;若不幸發生急性栓塞,一定要把握黃金搶救時間,在病發三小時內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發病後六小時內進行動脈取栓(IAT)搶救。
頸動脈栓塞難以預測,醫師建議有危險因子如高齡、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疾病、抽菸飲酒、肥胖的民眾,或者突然頭暈、身體不平衡、突然眼睛視野縮小或短暫看不見,可定期透過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確認頸動脈健康。如發現頸動脈嚴重狹窄時,由專科醫師評估是否置放血管支架,避免發生急性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