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藝陣.土地印記──林智信邀請展」即日起至十一月二十九日於中正紀念堂展出。圖╱記者曹麗蕙
林智信水印木刻版畫《迎媽祖──媽祖飛昇圖》。圖╱林智信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我生於斯長於斯,以後還要歸於斯,所以把整個生命奉獻台灣這塊土地。」藝術家林智信耗時二十年創作全球最長、一百二十四公尺的長卷版畫《迎媽祖》,刻畫台灣民間信仰之美;又以二十五年時間醞釀完成兩百四十八公尺世界最長油畫《芬芳寶島》,展現愛鄉愛土的情懷。
現年高齡八十五的他,每周須洗腎,依然天天作畫,捨不得浪費一分一秒,更胸懷壯志預告下一個挑戰是水墨:「我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菩薩給我靈感,看我水墨爆發後,會變出什麼作品!」
迎媽祖、芬芳寶島
皆世界之最
來自台南歸仁的林智信,投入四十五年光陰創作兩張史詩巨作《迎媽祖》、《芬芳寶島》,均是世界之最。《迎媽祖》是他有感於先民留下的宗教民俗活動日漸式微,於四十歲發願刻繪的巨作,他嘆:「許多儀典變了調,多是放鞭炮求熱鬧,抬轎的人還吃檳榔、抽菸,不倫不類。」
林智信懷著對神明的信仰與莊重的心創作,考證清末民初的廟會儀式,保留幾近消失的文化細節,他分享:「對典故的來龍去脈,必須瞭若指掌,每個陣頭中,神輿與其護衛所屬間的關聯,傳統的服飾及化妝規範,動態的表演、架勢、配樂、道具等運用,都必須弄得一清二楚,才能動筆繪製草圖。」他「刻」盡辛苦,前十年三易稿作,終於六十歲完成這巨幅木刻版畫。
《芬芳寶島》則描繪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林智信花了十八年全台跑透透寫生,「從基隆嶼一直畫到鵝鑾鼻燈塔,詢問當地耆老典故文化」,二○○七年他起筆創作,以七年時間繪成這幅氣勢磅礡的油畫作品。
「我感恩這塊土地,因它滋養我的藝術」,林智信希望創作出如《清明上河圖》般作品,「讓後世的台灣人,從畫作中一窺一九五○年代台灣農村風光與百姓的純樸可愛,歌頌這片人間淨土曾經的美好」。
學佛放下煩惱
創作更揮灑
兩篇長龍巨作耗盡林智信精華人生歲月,是他對時代的責任使命,也是對這片土地的愛!作品背後都是林智信的心血,創作《迎媽祖》時,雕刻過程中常因滑刀,以致手指頭及大腿皮肉被劃破,「雕刻刀很細,每片九十乘一百八十公分的三夾板不曉得要刻幾萬筆刀痕,全長又有一百二十四公尺,但為了目標使命,堅持做下去」。
畫《芬芳寶島》時,更是一畫就超過十二小時,回家時媳婦曾笑著拿鏡子給他看,原來林智信常常畫到打瞌睡還在畫,臉上都印上彩色顏料。
國際藝術大師畢卡索能畫、能雕又能塑,以此為榜樣的他,除了版畫、油畫,也開展水墨、雕塑、陶藝等,就是希望成為不設限的「藝術家」。
皈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後,林智信也體悟「學佛後,很多煩惱都放下了」,「有了自在心,創作時更能自由揮灑,無所限制。」
林智信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近期要再回頭挑戰水墨。他認為水墨與現今的年齡、心境與身體狀況最契合,他笑說:「我已醞釀一年多,準備就緒,就等菩薩給我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