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勝雕刻神佛 融入西方美學 江俊亮 |2020.10.07 語音朗讀 72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德勝認為所有神佛都有獨具的靈魂。圖為作品「文殊菩薩」。圖/記者江俊亮 黃德勝的作品「關聖帝君」。圖/記者江俊亮 黃德勝將西方美學融入神佛雕刻。圖為媽祖神像打粗胚。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木材是有生命力的,讓我有觸電的感覺!」粧佛藝師黃德勝,少年時跟隨「糊紙狀元」陳金泳學紙紮,後來師徒一起轉型學粧佛,黃德勝還將西方美學融入神佛雕刻,對於木材有濃厚感情。他說:「將來生命到了盡頭,希望能樹葬,把骨灰當樹木的養分。」工藝基礎師承糊紙狀元黃德勝是台南市傳統工藝(粧佛)文化資產保存者,一九五五年出生於台南安平。上小學時,安平開台天后宮正進行重建,讓他藉此機會參觀石刻、木雕、剪黏、交趾陶等工藝。小小年紀的黃德勝,對匠師巧奪天工的手藝感到好奇,石獅、龍柱、木雕等鏤空技法,看得特別仔細,一有空就往天后宮跑,「光是看天后宮重建,就看到小學畢業」。他國小畢業後初中沒考上,就去當學徒、學「工夫」,於是到府城紙糊藝師陳金泳(一九三四~一九九七)開設的紙糊店習藝。當時黃德勝不知道師父陳金泳還是「糊紙狀元」,拿過全國第一屆、第二屆花燈比賽冠軍,還受邀赴日表演剪紙;只知道師父的糊紙工藝非常精巧,整個府城無人能出其右。但紙紮的神像再怎麼精美終究要火化,他拜師學藝三、四年後,師父決定轉型粧佛工藝。但結合木雕與漆藝的粧佛,大多是家族「口授心傳」,習藝過程隱密而嚴格,外人根本不得其門而入。當年神農街有間人稱「佛仔心」蔡心開設的「西佛國」粧佛店,黃德勝三天兩頭就會去「西佛國」粧佛店看人家如何製作。「西佛國」是泉州派名匠,工夫不外傳,也不許外人偷看學習。幸而當時他只是個孩子,匠師較不設防,他就站在門外觀看,從木料開斧、初胚、細胚、雕刻工法到安金等過程,逐一記在腦海,再回去告訴師父。黃德勝說,師父不僅很有藝術天分,且有膽識。神像雕刻過程有十五步驟,師父花了很長時間摸索、學習,他跟著師父一起進步,師徒二人技藝日漸成熟,師父開設的「金芳閣」逐漸在府城闖出名號。師父為加強黃德勝的繪畫技巧,送他去陳峰永畫室習畫二年。黃德勝四十歲才自行開業,由師父命名「唐興閣」,象徵師門傳承。力求完美雕工生動細緻隨著時代演變,黃德勝發現傳統技法雕刻的神像,比例不諧調常「頭大身小」,因此他以東方美學為基礎,融入西方美學的黃金比例,開創出寫實的本土神像,氣韻生動雕工細緻,自成一格。黃德勝對於作品力求完美,他引用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話:「在藝術的境界裡,細節就是上帝」、「一件完美作品,不一定是細節;但注重細節,可以成就一件完美的作品。」此觀念深植他心中,讓他更注重細節與精細度。工作室中堂供奉的釋迦牟尼佛,是黃德勝十七歲時泥塑習作。他說,「改變傳統,需要很大的掙扎!」因此在雕刻中,不斷在作品間找出細節與變化。「所有神佛都有獨具的靈魂。」黃德勝用細膩的心與粗獷的木材對話,進而與木材產生濃厚的聯結。他瀟灑的說:「生命就是一種創作,最好能創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最後一刀,然後把自己的骨灰用來當樹木的養分,才能對這輩子用過的木材有所交待。」 前一篇文章 南屏一日禮佛 信眾精進修行 下一篇文章 八相成道圖 押花藝術呈現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洛城天主教區悼念教宗 西來寺出席彌撒 佛光山捐贈輪椅 大阪市府致謝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大馬東禪寺三皈五戒 培福修慧 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小童軍義賣餅乾 支持寮國教育螢河鐵路南華好書義賣 所得捐偏鄉小學媽祖畫家曾良美 彩繪慈悲與莊嚴南華推生命教育 培育生死教育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