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人工智慧(AI)、穿戴式裝置等發展下,醫療照護逐步跨出醫院圍牆,走向數位科技。
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理事長蘇軒表示,數位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已是全球趨勢,而在醫療方面也開始受到影響,無論是醫院或藥廠都有數位轉型的例子。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昨天上午以「 醫療數位轉型 」為題舉行研討會。邀請包含勤業眾信執行副總經理溫紹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祕書長陳泰呈等各領域專家,分析精準健康、藥廠數位轉型案例、數位醫療照顧發展等議題。
溫紹群表示,現今各醫院都在推精準醫療,而消費者對自身健康監測的掌握程度比以前高,在健康感測相關技術進步帶動下,可及早處理潛在的健康風險。
但他也認為如何善用醫療資料,成為推展精準醫療的挑戰。
如現在的健保資料庫記錄了患者的治療方法、使用藥物、住院紀錄等,雖可協助醫師診斷,但不同醫院所蒐集的資料與整理方式不盡相同,若能整合、取得一致性,建立資料互通,才能創造價值。
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秘書長陳泰呈,則以協助某國際藥廠的藥物為例,講述藥廠數位轉型。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AI對醫療科技產業來說有時也是難題;如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等AI影像檔案上傳雲端分析平台雖是美意,但檔案導入一張片子需要約兩分鐘。
如果一名病人的診斷需看十張片子,數據導入就需二十分鐘;而臨床醫師約半分鐘就能看完一張,AI的作業流程恐無法符合臨床作業。若雲端平台能直接與各醫院系統契合,就能大量節省時間,不過目前仍有軟硬體整合的障礙需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