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和科索伏在美國居中斡旋下,於四日達成經濟關係正常化協議。美國總統川普(中)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參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左)和科索伏總理霍蒂(右)的簽署儀式。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塞爾維亞和宿敵科索伏四日在美國居中斡旋下,達成經濟關係正常化協議,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誇讚這是重大外交成果。
法新社報導,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科索伏總理霍蒂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聲明,承諾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改善運輸基礎設施和邊境口岸、降低貿易關稅並分享能源與水資源,以及實施稍早有關開放高速公路和鐵路連結的協議。
雙方承諾
改善與以關係
他們也承諾改善與以色列的關係。塞爾維亞將把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穆斯林占多數的科索伏則將正式承認以色列,而科索伏也獲得這個猶太國家正式承認。
路透提到,塞爾維亞會成為第一個在耶路撒冷開設駐以色列大使館的歐洲國家;科索伏則是第一個這麼做的穆斯林為主國家。目前僅有美國和瓜地馬拉兩國在耶路撒冷成立大使館。
據報導,協議簽署儀式原定四日在白宮羅斯福廳舉行,安排兩張桌子給塞爾維亞和科索伏領袖坐下來簽署。
然而儀式臨時移師美國總統平時辦公的橢圓形辦公室,且兩位領袖的桌子分別擺在川普辦公桌兩側,川普幕僚特地強調川普促成協議的角色。川普試圖在十一月三日大選爭取連任前,擦亮他促成國際協議的招牌。
川普表示:「真是歷史性的一天。藉由聚焦在創造就業和經濟成長,兩國得以跨越一連串廣泛議題,就經濟合作取得真正的突破。」川普還讚揚他的特使格瑞尼爾(Richard Grenell)讓塞、科雙方齊聚一堂。
川普談到這兩國的協議時說:「這一切花了數十年,因為沒有任何人致力達陣。」他還說:「昔日多有衝突,如今多有友愛。經濟可以讓人們團結。」
科索伏原為前南斯拉夫聯邦自治省,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後,科索伏續為塞爾維亞一部分。一九九○年,占科索伏人口百分之九十三的阿爾巴尼亞裔居民展開和平分離運動。
一九九五年起,科索伏境內阿爾巴尼亞裔與塞爾維亞裔族群暴力衝突升高,塞國部隊介入殺戮阿爾巴尼亞裔人,並摧毀文化資產。
政治宿怨
北約、歐盟都難解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一九九九年進行軍事干預,促使交戰雙方停火,同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原則界定科索伏為塞爾維亞自治省,實際運作則獨立於塞國。相關各造在聯合國主導下,自二○○五年起就科索伏地位展開多次談判,經過二年多談判周旋,科索伏於二○○八年宣布獨立,塞爾維亞則仍宣稱擁有科索伏主權。
在歐盟的主導下,科索伏與塞爾維亞二○一三年就關係正常化達成十五點協議,然而多年來雙方一直無法達成和解及關係正常化。
塞爾維亞二○一八年阻撓科索伏申請加入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後,歐盟主導的談判破局,科索伏繼而對塞爾維亞商品課徵百分之一百關稅,雙方關係跌到冰點,如今達成的協議看來有破冰之意。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告訴媒體,雙方仍有許多分歧,但四日的協議象徵往前邁出一大步。科索伏總理霍蒂也樂見達成協議,並說應促成雙方互相承認。
美國官員表示,這兩國同意將有關政治關係正常化的會談暫停一年,以便經濟協議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