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二十四日上午抵達慶應大學醫院,日本政府說是追加檢查。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安倍晉三成為日本連續在任天數最長的首相,迎來的卻是第二季GDP萎縮27.8%的二戰後最大跌幅。外界觀察,近來安倍有淪為跛腳鴨的跡象,健康也亮紅燈,剩下的任期,難讓日本經濟再次回春。
日本執政黨黨主席為當然的總理大臣,安倍連續三次當選自民黨黨主席,據指出,安倍個人無意修改黨章,讓自己在明年9月、第4度出馬參選。若未提前辭職,剩下任期僅1年餘。
2012年安倍第2次擔任首相,強調經濟優先,以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的貨幣政策、喚起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為3大支柱,射出「3支箭」,為失落的日本注入經濟活水。
恐淪跛鴨首相 V型復甦困難
在今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安倍強調7年來日本經濟成長13%,新年度預算歲收為史上最高。不過攤在眼前的事實是,日本景氣循環在2018年10月通過了高峰,國家總體經濟處於收縮期;之後新冠疫情肆虐,重擊內需消費與外貿出口,掏空安倍經濟學的紅利。
8月17日日本內閣府公布4-6月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驟減27.8%,也是連續三季負成長,致實質GDP規模縮減到485兆日圓,為安倍上台7年半以來首次跌破500兆大關。
日本專家多認為,日本將進入長期的經濟低迷,V型復甦困難。
曾任日本銀行政策委員會審議委員的木內登英對《東京新聞》指出,將有更多企業歇業、放無薪假,國民所得減少,預測回到疫情前的水準,要花五年。
「日本經濟新聞」邀22位民間經濟專家預估7-9月以後的經濟情勢,預測2024年GDP才能達到2019年第三季水準的人最多;最樂觀的預測是2022年,最悲觀的看法是要到2025年。與5月中旬的調查相比,半數專家的預測都更保守。
防疫失策 已400家企業破產
東京商工調查的資訊部長友田信男對《東京新聞》表示,今年秋天以後,政府不推第二波的補貼方案,破產企業將急劇增加。東京商工調查統計,受疫情影響而宣告破產的企業超過400家。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熊野英生也建議要有足夠的補貼、紓困方案。
面對二戰之後最嚴重的負成長,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於8月17日的記者會說,4、5月是消費谷底,6月以後有回溫。未具名的政府高官說,與同樣宣布緊急狀態的英、美相比,日本很努力了。專家們認為,日本政府還在嘴硬,期待發生經濟V型復甦,7月底強推振興國旅的「GoTo Travel」方案,根本沒有對症下藥。
自民黨相關人士接受《時事新聞》訪問時感嘆,安倍經濟學的成果「都被新冠病毒一筆勾消了」。七年來安倍在自民黨內獨大,靠的是「經濟安倍」這塊招牌,本應是他在日本政壇的歷史定位。
然而安倍在如期舉辦東京奧運的誘惑下,沒有當機立斷管制邊境,導致疫情從首都爆開。之後兼顧控制疫情與經濟再生,一直沒上軌道。從政策轉彎等波折,已嗅出安倍政權弱化的跡象。安倍連續兩周到醫院「追加檢查、回診」,或許能找到醫學上的治癒方法,但身為首相,他似乎還沒找到妙手回春的經濟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