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跟瘦 非由體重計決定

 |2020.08.14
1656觀看次
字級
沒有全面考量患者的情形,只單純告訴對方「少吃多動」,會讓這個建議失效。圖╱Anh Nguyen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人一輩子在少數幾個數字上會斤斤計較:錢、年紀還有體重。最近,加拿大公布的醫學指南,希望教會人們一件事:胖或不胖,不是由體重計決定。

少數會讓人們斤斤計較的數字,除了薪水、年紀,就是體重了。然而,加拿大肥胖症協會(Obesity Canada)新公布的醫學指南,呼籲醫護人員應該避免只專注在體重、BMI、腰圍等數字上,忽視陪伴病患找到真正病因、為病患量身打造體重管理計畫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這分指南提醒醫護人員重新檢視自己,是否對肥胖的病患存有偏見,譬如:預設他們缺乏意志力或是比較不遵守醫護人員的指示等。


圖說:只專注在體重計上的數字,無法協助病患解決問題。圖╱Nathan Dumlao

●專家團隊 修訂醫學指南

打從2006年起,這份指南就未曾被更新,直到約3年前,才由62名專家在加拿大體重管理專家沃頓醫生(Dr. Sean Wharton)的帶領下展開修訂。

對於肥胖症患者時常聽到的「少吃多動」,指南也提醒醫護人員避免在不了解病患的情況下,單純給予「少吃多動」的建議。因為人體非常注意卡路里的攝取,只要一減少攝取量,就會造成許多體內的荷爾蒙、神經化學物質產生波動,最終往往導致體重回升。


圖說:醫學指南提醒所有醫護人員注意「肥胖偏見」,圖為示意圖。圖╱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沃頓醫生表示:「每當醫護人員單純告訴病患:『只要控制飲食,就能降低體重。』其實很容易讓病患感到沮喪,因為他們減去的體重不久後又會回到身上。」

編輯團隊中的一員大衛醫生(Dr. David Lau)說道:「了解病患的背景、綜合所有導致病患肥胖的因素,諸如生物、遺傳、創傷和心理問題等,對於替病患設計一個客製化的體重管理計畫來說,非常重要。」

指南的另一項新觀點,就是點出部分醫護人員自己也未察覺的「肥胖偏見」,研究已經證實這種偏見確實會影響醫護人員的行為,有時還會導致病患的健康情形惡化。


圖說:沒有全面考量患者的情形,只單純告訴對方「少吃多動」,會讓這個建議失效。圖╱Jakub Kapusnak

加拿大記者斯克里弗(Ama Scriver)表示:「醫學院並沒有教醫生任何關於體重偏見的知識,因此醫生時常帶著自己的偏見進入職場。」

這種偏見造成的另一項結果是,醫護人員常常太輕忽造成病患肥胖問題的根本原因,病患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影響。

●忽略重點 未解決病患問題

以患者的身分參與編輯指南工作的帕頓(Ian Patton)分享他的經驗,說道:「我曾遇過醫護人員輕描淡寫地帶過我的擔憂,將所有的問題歸在我的體重上,而沒有真正協助我解決問題。」


圖說:只專注在體重計上的數字,無法協助病患解決問題。圖╱取自網路

加拿大肥胖症協會的科學部主任莎瑪(Arya M. Sharma)表示:「這分指南象徵加拿大在治療肥胖症上來到一個轉折點:肥胖症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需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面對它,就像我們面對所有的慢性病諸如: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樣,這是目前為止我們能提出的最佳意見。」

指南的另一名編輯拉莫斯薩拉斯(Ximena Ramos-Salas)因此說道:「肥胖症患者和其他慢性病患者一樣需要支持。」

「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諸如:『你太重了,少吃一點吧!何不試著多花一點時間運動?』有時候確實會帶來潛在的傷害。」未參與指南編寫的家庭醫生哥芬克爾(Iris Gorfinkel)也十分認同指南的觀點,他說:「肥胖症的患者完全了解體重過重對健康的影響,他們非常清楚,也不需要更多的批評論斷。」


圖說:對所有正在對抗肥胖症中的患者而言,周遭人們的陪伴與支持一樣重要。圖/unsplash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