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明代佛畫 天龍八部顛覆想像

 |2020.07.19
6441觀看次
字級
明代宮廷佛像畫〈天龍八部羅叉女眾〉。圖╱取自網路

文╱小編整理

提起天龍八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或是以此改編的影視劇,紅遍一時的《天龍八部》小說或影集,造成一股旋風,讓人們因此也與佛教結下因緣。


圖說:明代宮廷佛像畫〈天龍八部羅叉女眾〉。

金庸是位佛教徒,佛教對他的影響甚深,能在他系列武俠小說中的情節設置和細節描繪中看出來,為了更好的研讀佛經,還曾學習梵文。金庸的《天龍八部》中幾個主要人物都與佛教有關,段譽出生於篤信佛教的大理王國,虛竹是少林寺出家弟子,鳩摩智為土蕃國僧人,蕭遠山和慕容博最終皈依佛門,武功最強的則是感化他們的掃地神僧……

而在佛教中,天龍八部是護法神,守護修習佛法的人,不被邪魔外道擾亂。「天龍八部」分別是天、龍、夜叉、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由於這八部眾以「天」和「龍」為首,故一般稱作「天龍八部」。


圖說:明代宮廷佛像畫〈天龍八部羅叉女眾〉。

相信大家對「夜叉」一詞不陌生,人們常稱行事兇悍女子作母夜叉,又有相貌醜陋之意。而在經典中,指的是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祕密等意思。《維摩經》註:「什曰:『 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圖說:明代宮廷佛像畫〈天龍八部羅叉女眾〉。

20世紀初,被余秋雨稱為「文化大盜」的法國人伯希和,從中國大陸的北京帶走了一套(34幅)的明代宮廷水陸佛畫。藏於美國克利弗蘭美術館的有二件,其中之一即是〈天龍八部羅叉女眾〉。

不同於世俗所認定,佛畫裡,夜叉女的形象,顛覆了一般人的想像。畫卷中的羅叉女五官端美,卻具有強大力量,拿著刀劍、弓箭,有著敏捷迅速之感,英姿煥發。


圖說:明代宮廷佛像畫〈天龍八部羅叉女眾〉。

漢傳佛教的水陸法會,起源於南北朝時的梁武帝,經唐代密教的充實發展,直至宋,元,明成熟定型,是中國佛教儀式最隆重,規模最大,功德最高的法事。


圖說:明代宮廷佛像畫〈天龍八部羅叉女眾〉。

這幅畫本是明代宮廷佛像畫作,工筆重彩,用礦物質顏料繪成,人物造型精準,表情生動,堪稱明代佛畫中的頂級作品。從其左下方「御用監太監尚義王勤等奉命提督監造」的字樣可知,尚義、王勤2人,皆為負責宮廷佛事的御用監太監,其地位甚至要高於同時期的鄭和。

除了〈天龍八部羅叉女眾〉,克利弗蘭美術館還藏有同套系列作品中的〈等覺位十地菩薩〉像。



圖說:明代宮廷佛像畫〈等覺位十地菩薩〉。圖╱取自網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