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新冠病毒疫情趨緩,隨著國內六月七日防疫「解封」,國內旅遊翻倍成長。不過全球疫情並未好轉,從泰航、國泰到阿聯酋事件,都顯示海嘯第一排的航空業正在與生死搏鬥,國籍航空雙雄華航、長榮也只能倚賴載貨苦撐。隨著客機大量停飛、全球航空業停滯,各家航空公司都在度過史上最漫長寒冬。
從第一季財報來看,華航虧損三十七點七三億,創二○○九年來最多;長榮虧損十二點二十一億,也創下二○一二年來虧損最大。不過,由於華航有十八架貨機支撐,四月營收較三月暴增百分之四十六,五月營收也達一百點九四億元,年減百分之二十六點五、月增百分之二十一點三。長榮昨公布五月營收七十二點五七億,年減幅雖有收斂,但仍達到百分之五十一點五五。
增載貨航點 虧損未減少
儘管交通部擬增中國大陸六個航點,讓航空公司可以客機載貨,減少無法載客的鉅額虧損。
遠航前總經理李承仲直言,航空公司都已載客為主,航空業客貨比約為八比二,客機載貨意義頂多讓航空公司確保時間帶,「象徵大於實質意義」。
事實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五月就已提出警告,全球運載量最快要到二○二四年,才能恢復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航空界人士直言,只要邊境持續封鎖、客機無法恢復,航空產業衝擊將持續擴大。華航、長榮、星宇合計獲得政府提供五百億元融資貸款信用保證,華航、長榮也陸續發行一百億元公司債,不過一家公司分到二百多億紓困貸款,恐怕六月就將燒完,若年底前全球疫情沒有改善、政府也未再挹注,航空業確實岌岌可危。
受疫情持續衝擊,星宇航空七月一日開航沖繩及宿霧也確定延期。星宇航空公關長聶國維說,當時跟日本國土省申請一定要押日期,但真正開航日期仍要視疫情發展,因為日本和台灣兩地都尚未解封,「截至目前有困難」,未有明確開航時間。至於宿霧,萬事都具備,可惜礙於同樣尚未解封,開航時間也未定。峴港航線則暫無復飛時間表。
國泰空服員 二波無薪假
國泰航空前天公布港幣三百九十億元資本重組計畫後,短期還計畫實施新一輪高層減薪,及第二輪員工自願性無薪假計畫,等於變相減薪百分之十一。一名台灣籍國泰空服員說,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樂觀,自己已經放了第一波無薪假,同意再放第二波,畢竟沒飛,減薪也合理,希望經過這次無薪假,可以讓公司盡早度過難關,新冠病毒真的重創航空業。
國泰航空在重組計畫中也提到,一直靈活因應這次史無前例危機,致力保留營運資金。目前已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將客運運力削減九成七、高級管理層減薪、延遲新飛機訂單、將舊飛機提前退役、以及實施一項自願性特別休假計畫,該計畫獲八成員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