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令使滯留在海上的商船船員無法按照合約截止日如期輪替,只能在船上全天候待命。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各國政府為防新冠病毒傳播,紛紛封鎖邊境並中止國際航班,這些措施卻在無意中使商船船員受害,導致負責押運物資的船員被迫在合約截止日過後還滯留海上。國際航運商會(ICS)指出,全球貿易量有超過百分之八十透過海上運輸,全球二百多萬名商船船員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卻經常被忽略。
船員身心俱疲
出事率恐大增
國際航運商會數據顯示,全球有十五萬名船員困在海上等待輪替,岸上另有十五萬人等著上船工作。若船員一直被困在海上,將使他們因全天候待命而身心俱疲,事故發生率會大幅提升。此外,封鎖令也使船員生病時無法取得醫療援助。航運商會祕書長普萊頓表示:「讓船員無限期等待不是辦法。不能只是延長船員的合約。」
美聯社報導,一艘油輪的俄籍船長科根科夫和船員近四個月都沒有踏上陸地。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全球旅行停滯,科根科夫被迫延長他自己的合約。他仍無法得知何時能回家。普萊頓表示:「就某些方面而言,商船船員是被遺忘的群體,但船員對於運送燃料、食物、醫療物資和其他重要商品以供應全球貿易至關重要。」
國際航運組織、工會和航運公司正敦促各國認定商船船員為必要工作人員,並允許他們航行及輪換。
國際運輸工人聯盟(ITF)祕書長柯頓表示:「我們要向各國政府傳達非常強烈的訊息。你不能一邊指望商船運送個人防護裝備、藥品等抗疫物資,一邊封鎖港口。必須認知到商船船員為全球社會做的犧牲。」
科根科夫原本四個月的合約已經到期,並已滯留船上三個月。他原定三月中在卡達下船輪換,但在他到達卡達的數天前,卡達政府實施封鎖令並停飛國際航班,連帶使國際商船無法停靠。
科根科夫把船開往南韓、日本,接著回到南韓,再到新加坡和泰國,每次都遇到同樣的事:封鎖,不准入港停泊,船員無法返鄉。
封鎖致返鄉無期
就醫無門恐罷工
科根科夫的合約無限期延長,不確定何時能靠岸,還得管好二十一名船員,並看顧易燃貨物。科根科夫透過來自泰國的衛星電話表示:「當你七個月都待在船上,會感到身心俱疲。我們一周七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工作,沒有休息時間。油輪全天候運作。」
高階船員的合約是三至四個月,其餘船員則是七個月。但他們的合約向來有截止日期。現在實際上已拿掉截止日,無止境工作的可能性令人壓力沉重。
柯頓說:「我們嚴重擔心海上事故會增加,但也看到了我所說的高度焦慮和沮喪。若船員不知道何時能下船,高度焦慮真的會使他們士氣非常低落。」柯頓警告,除非各國政府開放港口促成船員輪換,「否則我們很難阻止商船船員採取更激烈的行動,他們很可能會罷工」。
在疫情前間,問題不僅是船員輪替,提供醫療援助也變得困難。一連串港口封鎖使船員就醫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柏林快遞」商船船長伯爾格和德國船東不斷打電話及多方努力,終於讓一名生病的船員得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