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育會考昨天落幕,考生們步出考場後露出笑容,並與在校門口加油的家長們擊掌慶祝。
圖/余承翰
【本報綜合報導】國中會考昨天考英文、自然,今年英語科取消英聽,配分移往閱讀測驗。整卷難易適中,頂尖群考生競爭激烈,但因文法題偏難,對中等程度以下考生可能吃力。考生反映,今年英語科生活化,有現代詩、蛋糕店集點廣告,但不刁鑽。
至於自然科,計算題僅三題,創新低,重視觀念理解。補教老師說,全卷共六題「決勝題」,融會貫通的學生才能勝出,推估要拿A++只能錯兩題。中學老師說,難易適中但實驗題增加,不曾動手做恐難拿分。
會考成績單預定六月五日寄發。補教業預估各科錯幾題可拿A++?今年取消英文聽力,配分全攤到閱讀測驗的英文競爭最激烈,錯一題已是極限;國文科標準也較往年提高,預估錯兩題以內才能拿A++;數學、自然、社會則與去年相同,最多錯二題。
英聽取消
成績全壓在閱讀
新北市新莊國中老師曾麗娜說,今年英語科有四十一題,單題占十五題,文法題就有十題,占比偏高;題組九篇,共二十六題,取材多元如超商集點活動、隔水加熱烘焙法、紐特人因全球暖化須遷島,還有台裔美籍移民二代,在美國曼哈頓以餐車推廣台式美食的故事。
台北古亭國中簡同學說,以往把英聽視為「加分題」,英聽不考對自己影響很大,且因成績全部壓在閱讀測驗,寫起來較吃力,錯一題可能就影響到整體成績。但曾麗娜說,有學生認為不考英聽「強項不見了」,但她觀察英聽好的學生,閱測能力也不差,英聽取消影響不大。
考題多變
觀念重要性拉高
補教老師楊過指出,自然科今年考題變化大,計算題明顯減少,觀念的重要性拉高,且全卷有三十九題都加入圖表,且出現許多生活情境素養題。包括豆腐岩的形成、肺炎病患血液檢查比較、太陽能板設置角度等,考驗學生結合課程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能力。
今年的實驗題也增加為十一題,忠明國中理化教師賴志忠說,全卷沒有很艱深的計算,但實驗題考驗一○八課綱強調的探究與實作能力,學生沒進實驗室,不了解器材取用、量測工具,將讀取資料轉換成有用資訊,很難答對。
今年也出現四題跨科考題,地科有一題還結合地理,永平高中教師沈文俊說,這題描述飛機窗外有東方滿月剛好升起的照片,要推論搭飛機者的當地時間及飛機航向。
教育部統計,有二位考生因未戴好口罩、且屢勸不聽,部分科目可能被計零分,甚至其中一名有五科可能都零分。
但該項不計分的嚴格規定也引發爭議,今天會由各考區召開違規事項處理會議進行討論,之後再提全國試務會裁決。
這次總計有三十四位考生發燒改至備用試場應試。部分考生因居家檢疫,會考將於五月三十日、三十一日進行補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