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研究病毒大流行軌跡的哈佛大學科學家十四日指出,一次封城措施無法阻斷新冠病毒,可能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實施間歇性的保持「社交距離」政策直至二○二二年,如此才能避免醫療系統的負荷過重。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團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警告說,全球確診病例接近兩百萬,已無法追蹤和根除新冠病毒。除非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或開發出疫苗,直接取消「社交距離」政策,可能只會推遲峰值的到來,導致疫情更加嚴重。美國冠病疫情正進入高峰期。部分州也在考量最終放寬嚴格的封城措施。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十四日表示,五月一日的目標對美國許多地區來說「有點過於樂觀」。他認為,任何放寬在大部分地區實施的嚴格社交距離規則的措施都必須是「滾動」的,不能一次完成。
哈佛大學團隊以電腦模型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將變成季節性,就如引發感冒的相關冠狀病毒一樣,在較寒冷的月分,傳染性更高。但研究指出,對新冠病毒仍有許多未知,包括感染後的免疫程度,以及它能持續多久等。
該項研究的領導者、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基斯勒表示,他們發現,一次社交距離措施不足以維持美國醫療體系應對新冠病毒的能量。他說:「在有效藥物仍缺乏的情況下,社交距離措施必須周期性的實施。」
研究指出,廣泛進行病毒檢驗是有必要的,藉以決定重啟社交距離的門檻。在有治療方法和疫苗後,封城的期限和強度可以因此而放寬。
佛奇周二接受美聯社訪問時稱,美國尚未具備開始重新開放國家經濟所需的關鍵檢測和追蹤程序。
佛奇最擔心的問題之一是在社交距離已經緩和的地方出現新的疫情爆發,但是公共衛生官員還沒有能力快速檢測病毒,隔離任何新病例,並追蹤每一個感染者接觸過的人。展望未來,佛奇表示,第二波感染並不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