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為首的石油價格戰告一段落,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之二十三個產油國經過長達四天的會議,十二日終於達成協議,五月起每日減產九百七十萬桶原油,亦即接近十分之一,以阻止油價持續探底。
國際油價十三日在亞洲市場如洗三溫暖,開盤大漲後又急轉下跌,再恢復漲勢,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十三日大漲百分之五點八,布倫特原油上漲百分之四點六。
川普居中協調 發揮影響力
對石油市場而言,如今的問題是在石油需求因新冠疫情銳減之際,這樣的減產是否足以支撐價格。華爾街日報報導,受到疫情衝擊,石油需求量大減,產量過剩,沙烏地和俄羅斯大打價格戰,造成原油價格下跌。美國總統川普出面協調,解決墨西哥和沙國的減產分歧。沙國、俄國和美國為首的二十三國,及時在十三日原油開市前達成協議。
墨國僅減10萬桶 略低預期
川普不僅為友邦制衡石油出口產量,同時也避免美國石油業出現倒閉潮,為美國取得勝利。他在推特發文說:「這將拯救能源業數萬個工作機會。」川普和美方代表儘管未親自出席十二日的會議,但仍發揮強大影響力,幾天下來為沙國和墨西哥總統羅培茲居中協調。
儘管如此,有投資人和專家認為受新冠病毒影響,汽油和航空燃料需求大減,減產可能不足,而且協議來得太晚。石油需求在四月將再下修三千萬桶。過去態度強硬的墨西哥,同意每日減產十萬桶,仍少於沙國最先預期的三十五萬桶,但美國同意減產三十萬桶做為補償。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等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每日也將減產四百萬至五百萬桶。
但這個協議略低於市場所期,因為墨西哥被放過一馬。未來困難之處在於,市場對OPEC+能否落實近一千萬桶的減產是相當懷疑的。
伊朗石油部長桑加尼表示,沙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科威特,也將超出配額減產二百萬桶。自三月上旬以來,國際油價已下滑百分之四十,但經過這次會議,加上伊朗、委內瑞拉的經濟制裁,和利比亞等地的停產,市場上每日一共將減少二千萬桶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