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宣布 新冠病毒大流行

 |2020.03.13
195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持續擴散,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在十一日宣布新冠病毒成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並提到伊朗和義大利目前處於疫情最前線,但其他國家很快就會加入此一行列。這次是WHO繼二○○九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後,事隔約十一年,再度宣告出現全球大流行疫情。

路透報導,世衛祕書長譚德塞說:「我們對於在全球擴散的程度感到擔憂,也向防疫工作不足的國家發出警示。」儘管如此,世衛並沒有宣布任何新的金援、檢疫程序或是防範規章。

專家警告:

美恐數百萬人染疫

譚德塞敦促國際社會加倍努力控制疫情,並表示積極的措施仍能在控制疫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但譚德塞強調,稱之為大流行,並不會改變WHO對病毒威脅的評估,不會改變WHO該做什麼。他指出,若濫用大流行這個詞,可能會引起不合理的恐懼,導致不必要的痛苦。

WHO突發衛生事件計畫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說,流感的經驗讓許多人誤以為,大流行一旦爆發就無法控制,「我們觀察認為,南韓、新加坡和中國大陸在對抗這種新病毒的經驗顯示,新冠病毒有很強的可控性」。

美國國家過敏及傳染病研究所主任佛西(Anthony Fauci)十一日在國會聽證會警告表示,若未採取適當措施,美國感染新冠病毒人數可能多達數百萬人。

伊朗確診破萬

第一副總統中招

伊朗疫情不斷惡化,第一副總統賈汗吉里(Eshaq Jahangiri)與其他兩名內閣官員十一日皆確診新冠病毒,賈汗吉里是目前伊朗確診的最高階政府官員。伊朗十二日新增一千零七十五例確診,累計確診病例數達一萬零七十五人,三百五十四人死亡,是大陸以外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第二高國家,次於義大利。

伊朗政府十二日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請求貸款,是一九六二年首次,伊朗外長查瑞夫推文呼籲IMF「有責任感的」回應伊朗的請求。

科威特宣布,十三日起暫停所有客機進出,直到進一步通知。這項禁令不包含貨機。

新冠病毒疫情延燒,中南美洲也不能避免,哥斯大黎加十一日證實二十二例確診,是前次通報近二倍,成中美洲確診例最多的國家;巴拿馬新增三例確診,也是中美洲國家唯一傳出死亡病例,政府下令所有學校暫時停課至少到四月七日。

祕魯目前有十五起確診病例,全國各級學校將停課到三月三十日。

瓜地馬拉目前雖然尚未傳出任何確診案例,但為預防疫情擴散,十二日起禁止歐洲國家、伊朗、大陸、南北韓民眾入境。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也無確診病例,十一日宣布將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為期二十一天。

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區確診例數相對和緩,各國公共衛生部門官員紛紛忙著遏止疫情擴散。

全球大流行Q&A

大流行代表什麼?

疾病學家用大流行定義在多個國家以及各洲同時間蔓延的疾病。雖然這個詞彙可能引起民眾恐慌,但它代表擴散程度,而非致死率。

世衛對大流行的定義為「全球擴散的新疾病」;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定義則是「影響人數眾多,擴散至多個國家和洲的傳染病。」

為何那麼久才宣布?

定義大流行並沒有固定公式,之前因擔心引起恐慌而沒有宣布。但世衛官員似乎因許多國家防疫成效不佳,才出此對策。世衛緊急項目負責人瑞恩(Michael Ryan)表示,希望藉此呼籲各國對抗疫情;若蔓延至醫療體系不健全的國家,將造成更多人喪命。

上次何時宣布大流行?

上一次為2009年H1N1豬流感,宣布大流行讓各國大量購買疫苗;但疫情和致死率不如預期,讓花大錢的各國政府抨擊世衛,因此世衛已捨棄過去的六級警示機制,現在大流行由世衛高層認為必要時宣布,但定義較為模糊。

抗疫方式是否改變?

過去宣布大流行,代表防止疫情失控,醫院準備接收大量病患、囤積物資、減少人與人接觸。但這次不同,世衛近幾周強調防止疫情擴散,為後續的抗疫工作爭取準備時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