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垃圾分3大類 處理指引出爐

 |2020.03.13
171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疫情引發民眾恐慌,有大樓總幹事擔心引發社區感染,禁止診所將生活垃圾丟到大樓垃圾場,打擊基層醫護士氣。環保署昨火速訂定診所廢棄物分類指引,醫護用過的便當盒、紙杯等生活垃圾並無引發感染之虞,可與一般民眾垃圾混丟,一般事業廢棄物、感染性廢棄物則由專業清除業者處理。

立委蘇巧慧三月九日在立法院指出,她的選區有大樓總幹事跟當地診所發生衝突,原因是總幹事不允許診所將一般生活垃圾混入社區垃圾,讓基層醫護非常灰心。

但是診所病人用過的紙杯、擤過鼻涕的衛生紙怎麼丟,確實有疑慮,應盡快認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為讓民眾安心,環保署緊急開會訂定診所廢棄物分類指引,環保署表示,目前將診所廢棄物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感染性廢棄物,包括沾到血液及口沫的針頭、針筒、瓶子、口罩、導管及壓舌板等物,外界關切病人用過的紙杯、衛生紙也屬此類,要委由專業的甲級清運業者處理,不會跟民眾接觸。

第二類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並未受到病患血液或口沫感染,像是點滴瓶、醫療包材等,也要給專業業者處理。

第三類則是引發爭議的診所員工生活垃圾,環保署指出,醫生及護理師用過的便當盒、紙杯、筷子、紙張、塑膠袋等生活垃圾為一般廢棄物,丟到垃圾車並無引發社區感染的疑慮。

環保署表示,法規本來就有規定診所各類垃圾如何清運,此次訂出診所廢棄物分類指引,可更加明確且具體說明診所垃圾的分類、清運方法,下周一開始將積極向診所公協會、地方衛生局宣導,讓社會大眾更安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