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8日宣布針對新冠病毒開發出15分鐘快篩,力拚本月進入授權。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中央研究院昨(8)日宣布,針對新冠病毒開發出15分鐘快篩,經濟部技術處今(9)天表示,為了因應今年進入秋冬後可能又會有一波疫情,為了快速區分新冠毒與流感,該部將儘速啟動快篩試量產程序,規劃半年後可量產300萬劑、供給100萬人使用。
中研院昨宣布針對新冠病毒開發出15分鐘快篩,力拚本月進入授權,之後進入量產程序。經濟部則啟動部署因應今年秋、冬的快篩計畫,將補助1.2億元由工研院等單位研發技術,再結合瑞基海洋、台灣圓點及諾貝爾等企業開發系統,可讓篩檢時間由目前的4到8小時、縮短到1到1.5小時就有可能應用在邊境管理,對有接觸史旅客進行篩檢。
經濟部表示,目前預計3個月後完成10台機器並進行TFDA驗證、6個月啟動量產,目標是以100台機器、製造出300萬劑,能供給100萬人使用。
經濟部官員表示,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也表示,新冠病毒已經蔓延理全球,預計將長期存在,且預估接下來歐洲案例將比亞洲多,未來如何在不關閉國門的情況下守住邊境,關鍵是如何快速區分新冠毒與流感病人,希望能趕在今年冬天前上線,因應冬天第一波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