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目前檢測新冠病毒平均約四小時。中央研究院昨宣布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快篩檢測裝置的關鍵試劑。若成功量產,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將可比照流感快篩,十五至二十分鐘內,就能篩檢出陽性與否,為疫情變化做準備。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尚未看到細節資料,日後如有具體成果,將公諸於世。南韓已經開發出快篩,我國是否與其合作或購買試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很願意跟南韓合作,但「他們自己可能不太夠用」。
中研院表示,目前檢測新冠病毒病毒,是以核酸檢驗方式進行,平均約四小時且需特殊儀器;如何縮短快篩時間並加速檢測的通量,各國均投入眾多心力。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表示,「快篩」的關鍵在於其抗體試劑需能準確辨識新冠病毒。他率領研究團隊在短短十九天內,針對七種人類冠狀病毒核蛋白抗原,製造出第一批四十六株毫克等級產量的單株抗體。
楊安綏說,其中有一株抗體有極佳的單一辨識性,只對新冠病毒有反應,並不會與SARS、MERS病毒或其他導致一般感冒的冠狀病毒有交叉反應,可於快篩時有效判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說,中研院各團隊於二月初便開始合作,快速合成新冠病毒核蛋白抗原;而楊安綏團隊運用數十年來累積的技術,夜以繼日進行抗體合成及篩選,才有此項重要成就。中研院說,盼合作廠商能在三到四個月內通過衛福部驗證並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