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昨天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21%,終止連續13個月上漲,月減1.08%,更創下28個月以來最大跌幅;今年前兩月平均,較上月同期漲0.81%。主計總處指出,主要是受到農曆春節的季節性因素影響所致,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物價程度不大,尚無通貨緊縮疑慮。
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減0.38%。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邱淑純表示,CPI轉負成長,主因是去年農曆春節為2月,許多服務會循例加價,墊高比較基期;雖然新冠病毒對物價的影響有反映在部分項目上,但程度相當有限。
邱淑純指出,新冠病毒疫情主要反映在娛樂費,除了去年2月旅館住宿費及旅遊團費受到春節因素影響,比較基期較高;也與業者因應疫情衝擊,在旅遊團費、旅遊住宿費等項目上推出降價促銷有關。
邱淑純表示,2月CPI走跌,農曆春節的季節性因素是主要原因,觀察1至2月平均CPI年增率為0.81%,核心CPI則為0.48%,顯見排除季節性因素後,物價續處溫和穩定的區間,沒有通貨緊縮的疑慮。
至於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因國際需求弱、原油價格走跌等因素,2月年減4.47%,已經連續10個月下跌。